佛坐像

佛坐像
十六国时期,铜铸。据传为河北石家庄出土,是已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金铜佛像之一,佛像面部八字胡和衣纹样式,均是受外来风格影响的早期造像的特征。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藏。高32.9厘米。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施禅定印。头顶束高肉髻,发纹线刻细密,长眉细目,眉间有白毫,嘴唇紧闭,蓄八字须。身着通肩大衣,衣纹刻饰清晰,左右两肩部各饰四个火焰形装饰。佛身下台座正立面刻花纹,两侧各刻一狮,为高浮雕蹲狮。佛像造型庄重浑厚,身体各部位比例适度,块面转折洒脱自如。佛像上半身的火焰纹装饰谓“焰肩”,出自《佛本行经》记载释迦在降伏外道时,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这种造型的佛造像在我国较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