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古阳洞主尊
2025年09月26日
龙门石窟古阳洞主尊
北魏,石刻。龙门石窟造像兴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年)之后的一段时间,此后的另一修造高潮则出现在唐代。现存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营建的窟龛造像分布在东、西两山的崖壁上。窟龛共有两千多个,造像十万余身,题记碑碣三千六百多块。其中北魏洞窟集中在西山,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魏字洞等是北魏重要洞窟。西山中型窟洞则是东魏开凿。北齐至隋造像较少,药方洞和宾阳南洞的主要造像,具有北齐和隋代的特点。古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洞窟,有“龙门造像”第一窟之称。洞窟进深约1.5米,高约11米,宽6.9米,穹隆顶。洞内主尊释迦牟尼佛,通高约7.8米,佛像高约6.1米,方台座原高约1.7米。头顶高肉髻,面相长圆,像宽肩、细颈、长耳,总体上看人物形象呈现出早期“秀骨清像”的特征。内着僧祗支,外披褒衣博带式袈娑,衣纹直平采用浅浮雕和线刻表现。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方形高台座上。两侧胁侍菩萨保存较完好。
龙门石窟古阳洞主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