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胜寺渡海观音像

福胜寺渡海观音像

明代,泥塑。山西新绛福胜寺内。寺院位于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光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元均有重修,明代大修。寺院殿堂规模壮观,弥陀殿建于明代,殿内有弥陀佛、观音、童子、明王及供养人像等,均为明代塑像。渡海观音像通高约1.7米。面相方圆,神态安详静穆,一手携衣巾,一手扬拂尘,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腰系长裙,赤足站立。身体略向一侧扭动,呈现出优美的形体曲线,身体动态的平衡,呈现出一种运动的美。同时,由身体的扭曲引起的衣纹肌理的变化,使衣纹更显自然生动,呈现出柔软、亲切的感觉,人物形象更加富于动感。画面左下方有善财童子作参拜状,双手合十,稚气可爱。观音脚下是蛟龙背负祥云,飞腾于海面上,龙身之上,波浪翻滚的海面背景加强了作品的气势和生动感。这尊渡海观音利用悬塑的手法获得了立体空间的艺术效果,利用大面积的海面使作品的视觉效果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从而扩大了塑像本身的视觉空间。明丽的色彩与动态感的背景相结合,衬托人物形象更加优美生动,塑工娴熟,为明代不可多得的彩塑佳作。

978-7-111-46610-9-Chapter09-22.jpg

福胜寺渡海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