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人物花鸟镜

螺钿人物花鸟镜

唐代,铜铸。1955年河南洛阳涧西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至德元年(756年)制。直径23.9厘米,边厚0.5厘米。作品采用螺钿工艺法装饰。先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造型图案,然后用漆粘贴在镜子背面,构成纹样,再经加工打磨而成,也有先粘贴贝壳、宝石、琥珀和水晶等,然后再雕花纹的,是唐代一种十分盛行的工艺。这件铜镜为圆形,正中有圆钮,整面镜的装饰图案分三层,上层正中饰一棵树,几只飞鸟在枝头嬉闹,树梢间悬挂一轮明月,树两侧对称设飞鸟,树下卧有一犬。画面中层是两老人席地对坐于树前,中间置有酒壶和酒樽,一人奏乐,一人正在举杯聆听,背后立一侍女,双手捧物于胸前。画面底层正中有一只仙鹤起舞,两侧饰以鸳鸯。在画面的空白处有花草、碎石假山。画面整体布局匀称,虽然各种形象众多,但不显烦乱。人物雕刻较为细致,尤其是衣服褶皱和面部的刻画更为真实,显示出较高的工艺水平。

978-7-111-46610-9-Chapter06-278.jpg

螺钿人物花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