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史只有一种结果,而未来则有无限的可能!
投资就像打棒球,你要让记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盯着记分牌。
——沃伦·巴菲特
本书的名字来自巴菲特所说的关于投资的一个类比。巴菲特认为,投资就像棒球运动员打棒球一样。一个棒球击球运动员很清楚,要让自己身旁的记分牌显示的分数不断地滚动增加,只是一味地盯着记分牌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他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球才行。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是一样,他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想让自己的财富不断增长,只是一味地紧盯股票的报价是没有用的,他必须紧盯自己所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才行。我认为“记分牌”的比喻非常好地表达了投资者应当关注企业基本面这个经常被忽略的投资常识。它表达得如此贴切和强烈,以至于我在本书的构思都没有的时候,就想出版一本以此为名的书。
关于本书,我最初的设想是将原来写过的,关于投资的日志按照时间顺序结集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天的股指行情,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现场感。在我的想象里,书中关于企业基本面的内容与股指行情之间形成了一种颇具趣味的反差。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作。但在出版界朋友的建议之下,最终我按照他们对一本书的要求,对原始的设想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而我也悲催地发现,出版一本书的工作量远远超出我最初的计划。
这些调整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是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来对文章进行归类,并且为了保证体系的完整性,我不得不专门撰写了一些内容。第二,是对过去的文章进行了更新,这种更新不是修改原来的文章内容,而是在增加的后记中补充新的看法或者事件的最新进展,这种做法也是为了保留我所希望的文章现场感。第三,就是忍痛割爱。为了主题能更加集中和其他的一些原因,我不得不放弃将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些文章纳入本书的想法。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缺憾,但却使本书更加系统,因此,这也未尝不是一种缺憾美。
重新归类之后,文章虽然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排列,但仍然保留了我最初的设想,即加上了当天的股指行情,相信这应该能够增加一些我设想的阅读现场感吧!
为什么我这么强调现场感呢?原因在于,我认为投资实践比投资理论更加重要,事实上,“股神”巴菲特没有提出过任何独创的理论,但这并不能阻止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投资者。绝大多数成功或者失败的投资,事后总是给人一种显而易见的感觉,但其实事前判断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历史只有一种结果,而未来则有无限的可能。投资实际上是基于对未来各种情境发生概率的预测。但我们无法像“上帝”一样,站在一个对未来无所不知的角度分析问题——毕竟,人就是人,不是“上帝”。我觉得如果在事情已经发生之后,再对自己原来的分析进行修正,那么,实际上我就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这并不是我所希望的。
至于读者应该如何阅读本书,我的建议如下:如果你是已经掌握了基本投资理论和方法的读者,那么可以跳过理念篇和方法篇,直接阅读实践篇,实践篇中包含了不少案例,有的还是正在发展中的投资案例,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对于读者则是检验自己投资眼光的一个机会;如果你是对投资一无所知的读者,本书前面两篇内容就可以作为引领你进入投资之门的一个选择,循着我的写作足迹,相信你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进入投资领域的路径;如果你是一位特别着急的读者,我建议你至少要仔细读一下不到2000字的序——《我的投资体系》,这本书是以这个序为蓝本展开的,因此,读完它你会对本书所讲的内容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最后,我要感谢徐永杰、马佳和杨勋诸君的建议和帮助,没有你们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感谢高览资本董事长邓建宇先生百忙之中抽空为本书作序,建宇兄是一位极务实的投资家,与他的交往令我受益匪浅。对本书的错误和纰漏,读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能力圈”(微信号:AbilityCircle)向本人反馈,以便再版进行修正(假设有再版的话)。同时,也欢迎读者通过“能力圈”与我就投资进行交流。”
周展宏
2015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