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与评价

六、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

调查方案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邀请多个学科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山东省的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

(二)培训环节的质量控制

为了统一标准,本次调查采用了一级培训的方法,由省级师资直接培训到县级,调查员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现场调查期间的质量控制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了省级督导方案,派多名省级督导员和市级督导员到各个监测点进行调研、指导36人次,省级和市级督导共抽查438名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5%,抽样合格率为100%。

每个监测点配备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现场协调和调度工作,每个村配备向导,并做了大量宣传,以消除居民的顾虑,减少失访率。专职质控人员对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随机跟访,观察调查员的询问方式和体检方式及填表质量,发现错误当场纠正。每天随机抽取30个调查对象重复检测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与测量员的结果进行对比,以检测调查员的测量质量。

(四)数据录入环节的质量控制

调查表的设计采用标准的格式,以便于填写和计算机的录入。数据录入程序中对主要字段设置了逻辑核对,调查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采用平板电脑现场录入的方式,录入完成后,首先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清理,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首先确定主要分类/数值变量。

2.记录清理 以个人编码作为唯一变量进行查重,发现重复编码的记录查找原始问卷,核实后,录入错误者改正,重复者删除。

3.变量清理 对于分类变量要查找缺失值,查找逻辑错误,保证关键变量(如年龄)正确率达到100%;对于数值变量查找极端值和缺失值,发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删除或者补充均值。

(五)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1.人员培训 本次监测中各个监测点实验室必须在省级培训结束后,经国家质量控制组统一提供的盲样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可进行本次监测的实验室检测工作。

2.质量控制措施

(1)仪器要求 所有的仪器检验合格,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操作人员熟悉掌握仪器、设备、量具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建立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登记制度。

(2)纠偏措施 现场检验人员在发现失控后应停止标本分析,核对所有数据,检查是否存在记录或计算错误;分析误差类型;检查仪器使用、试剂配制、保存等环节是否存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重新测定质控标本,直到测定值达到允许范围内,才能开始调查样品的测定。

3.省级人员对监测点的质控 对监测点实验室人员进行二级培训,确保全部通过考核;同时对监测点实验室现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督导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督导表进行核查,提出整改建议。负责监督血液、尿液样品的收集、储存和运输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最终运送到国家实验室,做好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