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打基础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关于德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总是希望每一个炎黄子孙在历史的传承中,都能坚守“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信则,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因此,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才能出众者自有传记史籍为之宣扬,而德行出众者则不仅在史书上熠熠生辉,而且在民间也口口相传,例如“王祥卧冰”和“黄香暖席”的典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对品德和才智的侧重是有区分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道:“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特别是“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我国历代德育最需谨记的标准。

在新时期,我们党提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青少年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人类的文明基因,积淀着我们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源泉。而金塔作为汉简之乡、航天故里,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资源丰富。如何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和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数理化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如何使传统美德教学情景交融、落细落小落实?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孝、诚、爱、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2016年,中共金塔县委发出在全县深入弘扬德孝传统文化的倡议,以“六进六创”活动为载体,实施育德工程,构筑金塔道德高地,在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建设中,突出弘扬和践行孝、诚、爱、仁的德孝理念和行为规范,并努力使之落细落小落实,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热烈响应。在领导、专家、同事的鼓励和关心支持下,我们邀请了部分有志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仁,于2016年10月开始构思编纂《德孝伴我行》丛书。通过捕捉日常生活中令人难忘的情境,引导孩子、老师家长进入道德思考状态,回首“真情岁月”;归纳、提炼、列举出一组组人们应该记住,却往往忽略的数据,引发思考,读来“有理有据”;依据“真情岁月”的场景和“有理有据”的数据,设计若干数理化、生物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试题,让孩子、老师和家长在共同解答数理化试题中解答人生课题,使德育教学鲜活生动,做到“躬身践行”;链接古今中外孝、诚、爱、仁的道德故事和经典美文,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达到“学以致用”。

在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德孝伴我行》推出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分册,每个分册均围绕“孝当先”“诚为本”和“泛爱众”为主要思想进行编排。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储备和情感需求,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较好针对性。

德孝融数理,知行达合一。我们努力探索德育教育与数理化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情景交融,落小落实,挖掘培植蕴藏于文化心理深层的“德孝文化”基因,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德育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尊经典,崇美德,孝亲、宽容、感恩;推诚信,奉责任,好学、励志、惜时。教材易成,但道德养成却是难以一蹴而就。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的空隙,将这本教材置于案头,时时温习,以求裨益于自身美德的形成。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分数的人才,更需要有道德、高素质的楷模!

因境界和水平所限,编写组成员尽管殚精竭虑,加之初次创编,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给予谅解和指正。衷心期望这套丛书能够在今后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希望广大读者阅读本丛书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编 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