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札记》简介
《《史记》札记》这本书是由.王宝成著创作的,《《史记》札记》共有69章节
1
序
读史心得 身为西安市作家协会的主席,从实行签约作家制以来,我为签约作家写序,这是头一份。不是作家自己有要求,而是我在审稿的过程中,为宝成的《〈史记〉札记》所触动...
2
目录
目 录 序 伊尹与周公 恃德者昌 王道与霸道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商鞅变法 胡服骑射 君子儒与小人儒 方士的“迷幻术” 萧规曹随 传位的故事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3
伊尹与周公
在古人的心目中,尧、舜、禹是帝王的榜样,伊尹和周公是卿相的表率。 伊尹又名阿衡,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协助商汤战胜夏桀,取得了天下,被委之以国政,成了商王干臣。商汤...
4
恃德者昌
人言“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自古治国者都深谙此理。魏武侯带人视察边境,顺河而下,看到山川险固,有如铜墙铁壁,足以抵抗外来侵略,不禁得意地对人说:“美哉乎,山河...
5
王道与霸道
儒、法两派,其用则一,其术则别。儒家主张尊君,同时主张爰民,要求君王行仁义之道,礼乐教化。法家也主张尊君,但在这方面走向了极端,用王霸之道,以刑名治天下。从效果...
6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开天辟地,凡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举大事者不和于俗。非常之人方有非常之谋,方建非常之功。司马相如说:“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7
商鞅变法
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有志于天下,抱负远大。起先他效命于魏国,在魏相公叔痤手下做一个家臣。公叔痤有一次病重,魏惠王去看他。谈及后事,公叔痤说,我手下有个商鞅,年...
8
胡服骑射
赵国历来被称为四战之国。这个国家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这一方面是因为赵国是个小国,另一方面它周围列强环伺,北边有燕国,东边有胡人,西边有林胡、楼烦等蛮...
9
君子儒与小人儒
汉武帝称得上是西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帝王,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超前绝后的作为,其功绩远非前此文景之治及后此宣元中兴所可比拟。在武功方面,他一改汉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
10
方士的“迷幻术”
秦之败亡,人皆言败于严法苛刑、横征暴敛,尤以焚书坑儒最为人诋毁。秦始皇看起来与诸子为仇,其实不然。汉武帝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整齐人心,国家得以大治。实际上秦始...
11
萧规曹随
法家、儒家、黄老之学义不同,所用也不同。法家被称为帝王之术,然则儒家、黄老之学哪一家又非如此呢?大凡乱世须用重典。巩固中央集权,严明法令制度,非法家不可,应运而...
12
传位的故事
对封建帝王而言,传国继位是一件莫大的事,因为谁都想世袭罔替,不愿异姓为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计划得十分美妙:“ 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
13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一句成语,语出《史记·楚世家》。如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大约都知道此语。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 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
14
何其相似乃尔
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开国之君创业艰难,但国家灭亡起来却很容易。建立一个王朝需要众多努力,而毁掉它,办法却大致一律。夏的亡国之君夏桀、商的亡国之君商纣王,也不外乎于...
15
命运偏爱谁?
命运这个东西,常常使人无法理解,所以就显得玄虚,无法把握。古人很惧怕这个命运。朱熹、二程喜欢格物,每日格一物,但“格”到命运这一块儿,就显得无所适从。命运之于人...
16
兄弟阋于墙
大凡人世间,家庭矛盾最难解决,所以,兄弟阋于墙的事屡见不鲜。一般老百姓还好说,大多因为钱财利益、争多占少、翁姑矛盾等家长里短而起,至多闹得四邻不安。至如帝王之家...
17
玩物丧志
玩物而丧志,是一个因果关系,反映了事物的必然。纨绔子弟玩物,丧的是自己的志,至多导致家族败落;而一个君王玩物,影响就不是一般,轻者身败名裂,重者甚至国破家亡。卫...
18
败君的“三请”
昏君的下场,一般都不太好。当在位时,威风八面,颐指气使,忠臣不用,谏言不听,怎么称心怎么干,怎么痛快怎么干。一旦沦为阶下囚,惶惶如丧家之犬,摇尾乞怜,欲得苟活而...
19
宫闱之乱
宫闱之事恐怕是史家最不愿提及的,然很多历史适由萧墙之内造成,故不得不书。春秋是周由盛而衰的关键,宫闱乱象最多,《史记》所载也不少。约略分类,有君臣乱,父子乱,诸...
20
君臣乱
齐庄公通大臣崔杼妻,乱于崔室,自取死地。“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侍者曰:‘不可。’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
21
父子乱
卫宣公为太子娶妻,妇好而自夺之。“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
22
诸侯因女而构衅
齐、鲁两国为兄弟国, 自古通好。然齐襄公与鲁桓公夫人有染,竟因此而生衅。“(桓)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申繻谏止,公不听,遂如齐。齐襄公通桓公夫人。(桓)公怒夫...
23
嬖溺而乱政
君王嬖宠而乱政亡国者,其源亦早。商纣好酒淫乐,溺爱妲己,殷以亡。周幽王宠幸褒姒,美人一笑而身死弃国,周东迁。至春秋,诸侯不以为戒,罔顾江山重美人,埋下祸乱的种子...
24
史官与史笔
春秋时期,史官是一个很受尊重的职业。上至周天子,下至各诸侯,乃至卿相大臣都有些惧怕史官。不是怕史官本人,主要是怕他们手中的笔——做了不堪的事,怕他们秉笔直书,流...
25
反间计
有人说,春秋无义战。实际上,鲁哀公获麟前,至少还比较讲究名义。诸侯出战,要么代周天子征伐不君,要么代周天子讨伐不臣。除了义外,还讲究信。大国有大国的风度,小国有...
26
自保之术
帝王时代,身为大臣者纵使功绩卓著,一旦不信于君,身首异处屡见不鲜。反言之,位愈显、功愈高,则危险愈大。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在“固君王心”方面动了很多脑子,玩了...
27
奇货可居
乱世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人性的万国展,尽可以看到光怪陆离的世象。遭逢乱世,各人都有自己的求生之道。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有些人可以不食周粟,宁愿抱道不屈,虽九死犹...
28
张良跪履
张良年轻时,有一遭奇遇。那时,张良还未曾有刘邦之遇,仅是一个流亡的韩国公子而已。为报亡国之仇,张良倾尽家资购求刺客,想重演燕太子丹的故事。后来,他得到一个善使百...
29
粮食问题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1]不出则财匮少。”(《史记·货殖列传》)至少在周朝,农、工、商各有分工,都属社会需要,还谈不到互...
30
布衣之怒
《战国策》载:秦王欲得魏安陵君封地安陵,安陵君不与,秦王告诉唐雎,唐雎不以为然。秦王怒,谓唐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说:“臣未尝闻也”。秦王说:“天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