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除封赏风波

妙除封赏风波

天下平定,刘邦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论功行赏。这次封赏,因为没有标准,实施起来十分混乱。刘邦认为功劳最大的是萧何、韩信、张良三人,理应封侯。功臣们不同意,尤其对萧何不服,认为他没有上前线攻城略地,论战功谁都比他强。刘邦用“功人”“功狗”的理论,好不容易才把大家说服。到排位次的时候,又有不同意见,大家认为曹参按功应排第一,反对把萧何排第一。总之,这一次封赏乱得一塌糊涂。大功臣确定之后,轮到众将时,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功劳大, 日夜争吵不休。刘邦发现这些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就警惕了。他问张良,这些人在议论什么?张良此时已被封为留侯,他了解将官们在想什么,遂一语道破:这些人打算谋反。刘邦不解,天下初定,正要给他们论功行赏,为什么要反呢?张良解释道:“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意思是说:这些人既怕行封轮不到他们,又担心自己是外人,被刘邦算计,心理活动很复杂。刘邦觉得张良的分析有道理,就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张良有办法,他向刘邦建议:这些人中,大家都知道你最讨厌谁,人人都以为你不会封赏他,如果优先对他封赏,大家就心安了。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刘邦按此实施之后,群臣们都喜出望外,一场风波就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