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逃避仇家,到了沛县。他和沛县县令关系不一般。当地官员富绅听说后,都去拜谒。因为人来得太多,萧何就主动当起职司,执掌账房,登记贺礼,并且负责安排座次。他把贺礼千钱以上的人安排在堂上,其余的安排在堂下。刘邦此时做着亭长,也去拜谒。他没有掏一文钱,却大喊大叫“贺钱万”,大摇大摆就进去了,一副泼皮模样。贺礼万钱的人很少, 吕公听见后,慌忙出迎。他学过一些相术,看到刘邦状貌,觉得不是一般人,就慌忙迎接到上座。萧何对刘邦比较了解,看到此景,提醒吕公说,刘二这个人好说大话,不足成事,你大可不必对他这样敬重。吕公却不以为然,始终陪在刘邦身边,酒席间,还不住地打量着刘邦。刘邦大模大样地喝酒吃菜,丝毫没有难为情,很快就把自己灌醉了。客人走了之后,吕公把刘邦留下来,对他说,我阅人无数,喜欢给人相面,但没有一个人像你这样富贵,你要善自珍重。我有一个女儿,我意欲把她嫁于你。刘邦走后,吕公夫人埋怨吕公,你常说女儿命运贵重,不愿轻易许人,就是沛令求亲也没有答应,怎么能这么轻率地答应许配给刘邦呢?吕公说:“非儿女子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意即,这不是妇道人家所能明白的。随后,吕公就把女儿嫁给了刘邦,这就是著名的吕后,以后帮助刘邦成就了帝王业绩

陈平自小家境贫寒,随兄嫂生活。到了要嫁娶的年纪,也没有人上门提亲,富人嫌弃他,穷人他嫌弃人家,就这么不上不下地吊着。当地有一富翁叫张负,他的孙女克夫,嫁了五户人家,丈夫都先后死掉,吓得没有人敢娶她。陈平看上了人家的家境,又喜欢张负孙女的美色,满心希望能成就这一门婚事。恰巧这时有乡邻办丧事,陈平给人家帮忙。张负吊唁的时候,看到了陈平,觉得他相貌不凡,就格外留意。陈平回家的时候,张负在后面悄悄跟着。他发现陈平家一贫如洗,以破席为门,虽然如此,门前却“多有长者车辙”(《史记·陈丞相世家》,下同),显然和陈平来往的人都非同一般。回去后,张负就和儿子商量,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儿子说,陈平既穷又懒,全县的人都看不上他,你为什么要把孙女嫁给这人?张负说:“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张负坚信像陈平这样相貌堂堂的人,不会久屈人下,就义无反顾地把孙女嫁了过去,而且嫁妆等一切花费用度全由己出。办喜事之前,张负告诉孙女:“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他担心孙女因为夫家贫穷,看不起人家,便加以叮嘱。这就十分难能可贵了。

吕公和张负可谓独具慧眼,不因为刘邦无赖、陈平困顿而小瞧于他们,反而能撩云拨雾,于两人失意的背后发现他们不凡的能力,甚而至于毅然决然以女相嫁。两个老人的胆识过人,眼力超人,他们待人的达观远非常人可比。若非他们的提携、鼓励,刘邦、陈平要成就以后的大业,恐怕还要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