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行为学
2025年10月13日
二、环境行为学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研究了建筑环境是如何作用于人的行为、性格、感觉、情绪,以及人如何获得空间知觉、领域感等内容。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中,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了邻近学理论,指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感觉世界中,他们对同一个空间,会形成不同的感觉;他们的空间使用方式、领域感、个人空间、秘密感等也各不相同。这就从行为角度否定了国际式风格的千篇一律的处理方法。邻近学是研究人如何无意识地构筑微观空间——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的人际距离,对住宅及其他建筑空间的组织经营,乃至对城市的设计。
环境心理学涉及了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这两大学科的研究主体都指向了人,把人作为在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中的主体,研究其在各种状态和环境中的行为特性等,在当今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以人为本的设计关怀下,设计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心理感受、行为特点的研究,主要从人的感觉、知觉与认知等心理学范畴出发并结合人在环境中的知觉理论来重新认识场所的特性。其中发展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例如,从个性上说,承认人在环境中的认识,环境与行为的相互关系,噪声、拥挤和空气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从群体上说,个人与群体的相互关系在空间上的运用;最后,扩大到对整个城市环境的认知以及城市环境的体验、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