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存良,李良安,李全红,等.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2009,29(3):75-76.

[3]陈正俊,张彝,张蓓蓓.设计概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4]董万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和设计原则[J].云南设计学报,2003(3):19-22.

[5]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6]蒋泽芹,顾玉辉.浅析人性化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化,2015(6):11-115.

[7]李保峰,李刚.建筑表现技法[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

[8]李皓,弓弼,樊俊喜.浅谈人性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067-4069.

[9]李立芳,胡献雯.设计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

[10]李立新.设计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1]连剑.商业建筑的下沉式开放空间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12]马建业.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3]倪苏宁,黄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14]牛帅,李青宁.城市高架桥特点及分类[J].山西建筑,2008,34(28):3-4.

[15]钱凤根,舒艳红.设计概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16]钱健,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7]钱健.建筑外环境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8]谭景,康永平.设计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9]屠曙光.设计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0]王东辉.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21]王东辉.室内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2]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3]王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1.

[24]王绍强.创意空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25]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第三版)[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9.

[26]王烨.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7]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8]谢宁宁.浅谈室内设计的“人性化”问题[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9]辛艺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0]熊建新.现代室内环境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1]许平,潘琳.绿色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2]薛彦波.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限制与挑战[J].城市环境设计,2008(3):29-31.

[33]于国瑞.色彩构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4]曾驰.生态学视域下的城市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吉安市后河下游段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4.

[35]张建.水系对成都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36]章俊华.居住区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7]章玲.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下沉广场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38]赵军.环境艺术设计基础[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39]赵农.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0]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1]周岚,等.城市空间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2]周立军.建筑设计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3]朱钟炎.室内环境设计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