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概 况

在金塔县东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有一处面积约100 平方千米的风蚀奇观,人们习惯称其为“怪石海”;又有人称其为“石头城”“石头海”。石头城四周黑山环抱,自然形成一条30 多千米的峡谷地带,登高远眺可望全城景观,又可欣赏到区内300 多处景点。这些景观以卧佛泉为中心,主要分布在东西胡杨峡、葫芦山、昴盖刺泉等处。

石头城被誉为金塔新八景之一:

石城春晓

吴兴保

沧桑往事已朦胧,日月相伴天作屏。

狮象豺豹卧原野,仙魔神怪盘古城。

石国千古春晓日,人事几度夕阳红。

亦真亦幻难取舍,鬼斧神工可有情。

龟觅蘑菇

石头城因嶙峋怪石而得名。登高远眺,石海尽收眼底,山势险峻,茫然一片,错落有致,高低起伏,或黑,或白,或红,或灰,连绵不绝,望之不尽,宛如一座座气势恢宏的石阵。沟壑遍野,纵横交错,野草萋萋,随风摇曳,小鸟啾啾,野旷天低,令人心旷神怡,大有人在画中游之感。近观细看,山势险峻,峭壁横空,笔峰挺立,曲涧深沉,一簇簇奇石既如人工堆砌,又似天地造化。石山内大小石块,绝大多数遗有各种小洞,或圆,或方,极不规则,但触之却滑若肌肤。更为奇妙的是山势走向,在圆石、方石、扁石、条石之中,道道沟壑颜色与山色截然不同,若刀刻斧凿,跃然而出,倾度划一,与山势高低起伏浑然一体,排山倒海之势就此形成。

远眺近望,整个平面跃然纸上,或高山,或海水,或长江,或黄河,重重叠叠,影影绰绰,线条流畅,色彩斑斓,如同一幅幅浮雕版画。最为壮观的数那一尊尊动物石雕,石雕形象逼真,妙趣横生。有石象穿山、猴子搬家、须弥望月、海豚戏水、鲤鱼打挺;有像狮子猎物、肥豚酣梦;另有人物状的如李聃讲道、二郎挥锤、菩萨祈祷、牧童骑牛等,不一而足,应有尽有。景区虽地处戈壁腹地,气候干燥,但石缝中却水流潺潺,泉水叮咚,宛如诗中咏唱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石头城内胡杨金黄,野桃遍野,驼队成群,羊群遍布,与幽谷、牧人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交相辉映。这里洋溢着淳朴的蒙古族风情。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来到今天的石头城,又让人体会到的是“石城归来不看石”。

2001 年,中科院专家考证认为,石头海是典型的风蚀花岗岩地貌,在花岗岩岩体外围露出的是距今4 亿~5 亿年前的古生代的沉积岩石层,各岩组均反映了浅海相沉的特征。由于受到区域变质和后期侵入岩及混合岩化作用的影响,整个沉积岩地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变质。此处的花岗岩属于海西地壳运动中期的侵入岩,形成于距今大约3.2 亿~3.6 亿年的泥盆纪———石炭纪。该地区的外环境分布着新生代第四纪的冲积、洪积及风积等现代沉积物。这表明其原本是海底世界,由于地壳运动,海底火山喷发,熔岩上升冷凝,又经漫长的风雨侵蚀致使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目前国内外对这种典型的“蜂巢”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形成机理与地理分布的研究和报道甚少,给地质、地貌学留下了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旅游开发更属空白,百里山岩,一步一景,神奇莫测。怪石如海,杰作天成。有山花子词为证:“……石象出岫觅棼楱,鹰育雏见亲情,沟壑桐叶招骚客,喜引凤。鬼斧神工造尤物,触景心忆迷南宫,襄阳漫土今若在,膝生根。”再加上大漠胡杨,更是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