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据《肃州新志》 记载:金塔分州城,向在王子庄威虏堡,本威虏卫旧城。自裁卫后,雍正七年改设州同。乾隆二十七年移驻金塔城。其城始于汉朝北部都尉,设在边外夹山以北平川,筑以土城,周围二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厚七尺,池阔一丈,深八尺,南北东三门,规模狭隘。嘉靖二十八年,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等, (将) [修葺] 金塔威虏各旧城。乾隆五十一年,州同彭以懋兴工增筑城门楼堞如式,又于城外西南筑堤百丈,以捍水患,有碑志。同时修葺,终嫌卑薄。咸丰年间,山水猛发,冲塌西南隅六十余丈,至今仅存一百九十丈。同治五年,知州李元嘉、州同刘秀挹,因肃回既变,恐城头太卑,不足守御,乃培厚四尺,加高六尺,连老城共高二丈四尺,于是东南两门俱塞,仅启北门。同治十二年秋九月,州同郝遇龙以肃逆荡平,始(厂) [敞] 南门,以便往来。既见墙多崩挫,门无城楼,乃于光绪元年增修南北城楼二座。门瓮甃以砖石,又筑北城外月城一道,高与城等。
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 记载:金塔城,原名金塔堡。在平川边外建筑,周围一百九十丈。建筑人及年月无考。明嘉靖二十八年,巡抚杨博檄付使王仪修葺此堡。清乾隆五十年,州同彭以懋来莅斯土,睹此堡之湫隘垣墉之倾圮,扩充其地。其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八尺,周四百三十丈零,雉堞七百八十数。光绪元年,州同郝迂龙重建城垣与北门瓮城门与敌楼。宣绕二年,州同冠炳寅谕饬赵积寿、刘怀基督修东门敌楼,兼葺南北二门敌楼。工竣,悬挂匾额三,南门楼“祁连绩懋”,北门楼“华夷锁钥”,东门楼“建康重镇”。民国十七年,县长黄文中饧令农民以土块补葺全城周围墙根之缺绽者。月余而工竣焉。
又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县署》 记载:雍正七年,始设州同一员。其旧署在威虏城附近之噶里戈什。乾隆二十七年移住金塔堡,借居民房。三十年,前任姚公详请建修县署已准。三十九年前任瑚公在州库借银,建筑头门大堂,仪门。远不过五丈。五十五年谭公莅任斯土,见县署窄小,又详准上宪,添买张、李、杨等户地基,鸠工庀材修盖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书房、内宅、衙役房、群房、寅宾馆、土地祠共计八十余间,又栅院7 植树凿井,今仍其旧。
金塔古八景中有两景就在金塔堡:
高庙清钟
民国·李士璋
治城北有关帝庙,高出城墉,上有古钟,系前明万历年间所铸,每一击之,其声清越,合城皆闻。
巍巍庙貌跨城墉,树色苍茫起暮钟。
几点寒鸦翻夕照,一行征雁写秋容。
鲸鉴响澈三更月,鹤梦惊回万壑松。
安得痴人齐唤醒,清声破晓睡方浓。
西城古柳
民国·李士璋
城西协营,有古柳数株,均大十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殆百年前物也,民国三年秋,绿营一律裁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苍然古木晚烟昏,可是当年细柳屯。
营已无存怀亚父,树犹如此泣桓温。
枯枝映月悲羌笛,老杆挐云尚壁门。
古垒萧萧余荫在,夕阳红透暮鸦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