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概 况

东古城,又称“破城”。位于本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3 千米处的沙漠中,东经99°07′07.2″,北纬40°05′15.4″,海拔1225 米,西南距县城23 千米。

据2008 年文物普查查明,该城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89 米,墙系夯土版筑,夯层厚0.04 米~0.1 米。东、北两墙保存相对较好,南墙仅存局部,西墙损毁严重。城墙基宽5 米,上宽2.5米,残高最高处5.2 米。门向南开,有瓮城,进深12.5 米,宽14.8 米。东墙正中偏南有一段东西向9 米长的残墙,可能是瓮城残墙。据1987 年文物普查记载,外城西墙也有瓮城,四角有角墩,但现已毁。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30 米,南北宽27.3 米,门似南开,宽4.2 米。城墙筑法与外城城墙相同。

城内外暴露大量灰陶片、灰黑色陶片、黑红夹色陶片、汉砖块等物,亦见较多的残铁片、石磨残块等,并发现完整的石磨下盘一盘,其直径约45 厘米。又在外城西北角发现打碎的石盆一个,直径82 厘米。在城中捡到过箭头、汉唐钱币、铜顶针、耳朵挖子等物。内城有白刺灌丛大沙堆2 座。该城附近的沙滩上多有芦苇生长,城周数千米内亦见零星陶片散落。据破城形制及出土遗物,该城当为汉唐时期城址。

东古城遗址

汉代会水县的境域范围大致为:东南沿羌谷水至罗城,与表氏县(今高台县) 接壤。正南与安弥县(今高台双井、盐池以南) 为邻。西南与福禄县(今酒泉市肃州区) 接连。西与延寿县(今玉门市) 遥相连接。北面以古汉长城与匈奴相隔。县境东西总长180 千米,南北宽约120 千米。总面积约21600 平方千米。是酒泉郡所领九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据考,自西汉元鼎四至六年(前114—111 年) 置会水县后,双古城一带农业发达,牧业兴旺,陶器烧制作坊遍布,手工业发达,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尤其东古城,既是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战略要地,位置相当重要。延至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 年),始改酒泉郡为酒泉军,隶属于敦煌镇。至此,会水县遂废,以其地归酒泉军。东、西二古城逐渐冷落荒废,先后共经历五百五十余年历史

东古城被誉为金塔古八景之一:

古城幻景

民国·李士璋

金双坝双古城地方,每于黎明时,陡现城郭,人物往来,历久始散,乡人见之甚众,云是古城遗址。

唱罢鸡声曙色开,遥空隐隐显楼台。

蓬瀛海市原虚幻,城郭人民自往来。

一霎昙花成世界,千年废址没蒿莱。

沧桑已变形犹在,古意苍茫化劫灰。

2011 年12 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全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