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女孩子们大学一毕业,往往会急切地想找到一份工作,因为她们需要独立,不想再依赖于父母而生活。当她们如愿以偿地找到一份自认为薪金比较高、待遇也不错的工作,打算大干一番时,却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如何付出,工作仍是没有起色,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切与能力、学识并无关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应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如果方向选错了,所做的努力就是在为错误而做准备。
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组织、领导和人际交往。尽管她很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听父母说公务员很风光又有保障,她自己想想也觉得有道理。于是,从大三开始就以从事行政领导职位的公务员为目标,在她不懈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地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中,却由于不善言谈而被淘汰。
这样一来,一年多的努力付诸东流。她真的想不开,总是听人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付出了就有回报,为什么自己的付出却一无所获呢?
其实,她的失败,关键不在于她没有努力,而在于选择的职业不是她自己所喜欢的,只是出于父母的期待而已。女人要想成功,首先就得选择一份你喜欢的工作,因为喜欢,所以投入。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工作中去时,她才是最快乐的,而且是满足的快乐,是成功的快乐。而要取得最大的成功,就要在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快乐,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中,说了一段这样的话,“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将其浪费在别人的阴影之中。不要让他人的意见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就像心理学中“瓦拉赫效应”所阐述的道理一样。其实,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与心理学根本不沾边,之所以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心理学效应,是与他个人的成长有关。
当年,瓦拉赫在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不过,在成绩单上众多不及格的科目中,只有化学课的成绩独树一帜,每次都是满分。父母问起瓦拉赫原因时,他说:“因为我觉得化学世界充满无限奥秘,我喜欢它。”
为此,父母尊重了他的选择,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此,在心理学中,人们把那些因为喜欢某个事物,而取得成就的现象称为“瓦拉赫效应”。
从中可以看出,当人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慧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如今,男女平等已然成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女性也必须自食其力,到社会上工作,所以不论男女,都会面临一个“入行”的选择,不仅男人怕入错行,女人在择业时也更需小心谨慎。
工作占据了我们日常三分之一的时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喜欢,所以可以全力以赴,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跟理想越来越接近,效率就会越来越高;如此也就越来越喜欢自己的工作,而相应的投入就更多,快乐也更多;当乐在工作中时,做事情的品质就更好,因此也能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与支持。这时,你就会变得自信、乐观,浑身散发出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