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意义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价值,也就是从深层次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必然性问题。为什么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呢?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从《共产党宣言》问世至今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内容来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新的结合。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应对时代挑战的内在需要。应时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结晶,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条件、时代主题和时代挑战。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应对时代新挑战,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最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最佳途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掌握的群众越多,就越能显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力。在当代中国,要想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被广大党员和群众掌握,就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化形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包括全体党员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思想利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和多变。这就更加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不断增强人们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