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自信”的地位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坚强信心。
那么,“四个自信”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究竟有哪些重要地位和作用呢?
首先,道路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根本前提。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决定前途。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首先提出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探索而逐步创立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道路自信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离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其次,理论自信是“四个自信”的方向引领。理论就是灯塔,理论就是旗帜。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创立的,理论体系形成后又反过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坚持理论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再次,制度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可靠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制度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发挥着政治保障作用,它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体制依托和制度保障。
最后,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精神支撑。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发挥着基础底蕴作用,它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和雄厚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