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四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选定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认同和坚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自信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内在动力。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理上的自信和意志上的坚强,这两点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任何困难和挫折的内在精神动力。我国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墨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之所以处于顺境时不张狂、不堕落,处于低谷时不萎靡、不厌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内心有充分的自信。
自信是勇于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常常是我们做好工作、成就事业的内在动力。自信是人们在自我评价上的一种积极态度,它表示某个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力量和价值的自我认同、自我肯定和自我信任,是一种良好、健康的精神状态。一个人有自信,才会态度积极、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勇于进取;反之,如果缺乏自信,就会精神懈怠、意志松懈、优柔寡断、无所作为。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也并不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的自信。首先,“四个自信”表明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探索而取得的最根本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经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其次,“四个自信”表明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坚持“四个自信”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最后,“四个自信”还表明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坚持“四个自信”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文化会越来越放射出真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