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呢?
首先,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本前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其前提条件必须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离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科学把握而空谈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其次,把握中国国情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现实基础,离开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尤其是不了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第三,通过实践推进科学理论与现实国情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根本途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如果只看重实际而忽视科学理论的指导势必会在实践中碰壁。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不管我国情况,适用的和不适用的,一起搬来。这种态度不好。另一种态度,学习的时候用脑筋想一下,学那些和我国情况最适合的东西,即吸取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态度。”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为出发点,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第四,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当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要环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也在于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传统文化并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吸收借鉴当今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题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从世界和中国自身有机统一的高度去审视、思考和解决马克思主义发展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就必须科学地吸收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此来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第五,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紧密联系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推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在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过程中,必须防止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和庸俗化的倾向。马克思早就明确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其实是最朴实的真理,只要我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就一定能做到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让科学理论从书斋里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心灵中。
第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根本目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活的灵魂,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坚持实践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这一基本国情特点,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对人民群众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概括,注重人民大众的实践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事关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及时转化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践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