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概括的是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毛泽东同志在这次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刘少奇同志也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他特别强调:“要清醒地看见这种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论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那时在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有两年至三年时间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以此为依据,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任务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中国社会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党的八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系统概括。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经修改补充后在当年6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毛泽东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两类不同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的性质是对抗性的,所以要采取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而后者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所以只能用民主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毛泽东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总的来看,我们党在这个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后来由于党内出现了一些“左”的倾向,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发生偏差,1957年10月9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论断;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党对社会主义时期主要矛盾认识的失误导致了后来我们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决策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