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
过程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时代发展和当今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从国际背景来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当今世界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国内情况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并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复杂而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要求下,习近平总书记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我国基本国情,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除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之外,在不同历史时期还对自身治国理政工作的战略重点进行概括。比如改革开放之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布局。邓小平指出:“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邓小平在这里讲的“战略布局”就是从执政主体角度即党治国理政应把握的战略重点角度来讲的,邓小平要求全党要始终如一地把握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
和邓小平当年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也是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角度概括出来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
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对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认识的不断深化。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一个全面”。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重申了“一个全面”战略目标,并且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至此“一个全面”发展成了“两个全面”。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两个全面”又扩展为“三个全面”。2014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第一次把“三个全面”扩展为“四个全面”。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第一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个“全面”都有其特定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党的十八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强调要确保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201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整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等进行了具体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是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的开篇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命题。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八个方面的任务要求,即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过程。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来统领,这个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并驾齐驱的“鸟之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说过:“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这个形象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顺利进行,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最后,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样需要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因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