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与时俱进过程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机联系和发展的整体,认为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从总体上看,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党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发展理论也呈现出不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发展和成功的问题,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关于发展的主题,毛泽东认为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和旧事物不断灭亡的过程,“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关于发展的动因,毛泽东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这是毛泽东关于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重要论述。关于发展的主体,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民,正因为如此,所以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发展的目标,毛泽东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出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发展观。关于为什么要发展,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因此“发展是硬道理”。关于发展什么,邓小平认为,“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键是发展经济”。关于怎样发展,邓小平认为,发展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波浪式前进”,“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关于发展的标准,邓小平认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毛泽东、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际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一系列新的发展观点。在发展的内容目标上,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强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发展的基本思路上,强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发展的战略方针上,强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科学决策。

进入21世纪之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深刻分析和把握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线,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尤其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