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于忧患

第一章 生于忧患

提起阳谷县,能引起多少人注意呢?今天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地方可能人们更为陌生,但一提起《水浒传》中的景阳岗武松打虎,却差不多是男女老少皆知的。其实这个地方也就在张秋镇的附近。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阳谷县的张秋镇,也曾兴盛繁华过。商贾之人穿梭往来,商会、书馆、客栈、酒馆、饭庄、庙宇、集市、戏台、楼榭,雕梁画柱,人烟稠密,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每至晨曦薄雾,朝钟鸣晓,彩霞飘飞,太阳烘动。一天苏醒了,人群车马亦你挤我拥。挑担的,提篮的,推车的,撵鹅的,买米的,粜粮的,贩鱼的,卖虾的,卖麻花儿的,喊打卤面的,布头针线,锅碗瓢盆,老婆的蒲团,老头的毡帽,女孩子的小花布,男孩子的玻璃球,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好一派繁荣兴盛景象。曾几何时,这里走向了萧条,似乎遭受过天大的劫难,一下子所有的物产都不翼而飞。张秋镇再也不能如以前那么活跃了,人们经济上拮据了,买卖交易时已不再大大趔趔,常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例如针头线脑,讲得口干舌燥,嘴冒白沫,尽管如此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分文不舍,口省肚挪,这并不可能改变贫穷的面貌,况且这县面临黄河,十年八灾的。所以,在这里生活的大部分人都有应急的艰苦奋斗精神。他们要种地,可地数量少,所以能解决口粮就算不错了。如果逢到欠收,那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的。做点小生意以维持生活的必要花费。搞些小副业,应酬家庭重大经济支付,如:婚丧嫁娶的支出。看来只有上几项都做得顺利,才能够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对那些不善于生活安排,且又较懒惰的人,只好东走西奔了。好坏是你个人的事儿,对别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说实话此地可容纳不下这般的大爷,这样的人也只能穷困潦倒——死路一条啊!

张秋镇南边十多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那就是中国的著名黄河。它是华夏民族的骄傲,铸造了民族魂,使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崛起;它吞噬了众多生命,是造成饥荒的灾难的河。张秋镇南面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黑龙潭,水深莫测。这个潭啊!可是鱼、龟的天然洞府。那时的人们,因受图腾系谱的影响,认为龟是神灵之物,不像现在人们的思想这般解放,对什么动物都无所禁忌,说杀就杀,说吃就吃,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就连国家三令五申颁布的对珍禽奇兽的自然保护法亦视为儿戏,只有当他触犯法律犯罪时,才有所醒悟,可事实已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常记得那个时期,每到晴天朗日的中午时分,湾里大大小小的鳖都爬到了湾滩边上晒盖子,远远看起来十分有趣,一个个圆圆的翻扣着的小铁锅罩在湾边上,那时的人,谁也不祸害它,所以它对人也不害怕,常常用它们的特殊表示方式坦露着对人们的亲近之情,一会儿,探出头来,脖子一伸一缩的。眼睛冲着人们一眨一眨的,一会儿,又将头缩进它那坚硬的圆盖里。看那潭坑滩边,大盖、小盖,宜动、宜静,潭滩成千上万,圆绿色暗,裂纹显现,尤让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每逢乌云密布,漆黑的夜晚,它们弃水上岸,探出了头,远远望去,恰似盏盏鲜亮的灯火,它们还呜呜的叫喊遂成一片,这就是人们俗称的“鳖吵湾”罢!镇内有几座关帝庙,观音寺,庙寺内的香火也缭绕不断,那时的人,还是迷信的,人们在庙寺前跪礼膜拜,将其意愿祷告,以乞求显灵赐予,可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虔诚,谁又得到了什么呢?镇子周围美树秀木成林,尤在那春暖花开,绿叶蔽荫之季,别有一番方土情味。特别站在镇子西头,向那远方眺望:沐浴在阳光下的黄河啊,像一条巨大银链捆锁着天地,波光闪闪烁烁,是那般的静寂、飘逸、凝炼!

当时,杨传荣的父亲在张秋镇是被称为文化人的,因为他很早就接受过私塾的严格教育。1934年某天,他被路过的国民党部队抓去当了兵。后因这个部队缺少卫生员,他被调去学西医外科,后又到国民党部队做西医手术。他刻苦好学,胆大心细,所以很快成为小有名气的医生。不知是因国民党部队溃散还是他开了小差的原因,没过几年就在故乡建立了一所初具规模的医院,鉴于医术较高,影响颇广,家庭的经济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人在兴盛期更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放,他为了建立一所大规模的医院在苦苦的奋斗着。

1942年4月17日,这天上午,天空没有一丝的云彩,太阳还是那般地明亮,可到中午时分,老天爷就突然变了脸,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地面上的那些残枝败叶,扬起了地面上干燥的尘土,也卷来了片片的乌云。风停了,乌云凝集着不动了,天渐渐地黑下来,一道闪电划破瞬间的黑暗,紧跟着便是轰隆隆的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杨传荣的母亲急切地盼望着丈夫回来,她上午已有了征兆,下午停不了多时就要临盆了。她强忍着产前的阵痛,耳听着窗外那噼噼啪啪的雨点敲击声,心急火燎又不知该怎样好,她想大喊,更想大叫,可丈夫并没有在门外啊!否则他早就奔了进来,她了解丈夫,更相信情感的力量,别说下着大雨,就是下着刀子,他也不会不顾及自己的。她想着想着,不知什么时间昏昏沉沉的睡着了。当她又被一阵阵剧痛搅醒时,睁眼看到了站在身旁的丈夫和坐在椅子上的女助产士。她躺在床上微微点了点头,心里坦然了。雨不知啥时停了,天晴啦,阳光又那么和熙地照着大地,好象没有发生过任何事,还是那般幽静坦然!

一阵哇哇的婴儿啼哭声冲出窗外,飞向天空。助产士包好了孩子兴奋地说:“多有神气的胖小子啊!”夫妇俩都高兴得抿着嘴笑了。是啊!那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家家户户都希望男孩子,不喜爱女孩子。凡是哪个家庭生了男孩的都在大门口挂上一面代飘带的大红旗,上书四个用金箔剪裁下来的大字“英雄得地”贴在旗面四角的合理位置上,旗杆的根部还捆着一束松柏枝和竹叶枝。寓意是:英雄的男子汉业绩应高筑于天地间,像松柏、翠竹般长青永驻!而生个女孩就简单了,门口只挂一块小红布就算了。凡是坐月子的家庭都要有挂旗的习俗是有一定的说法的,一是告诉周围的人或是路过的外人,二是坐月子的女人非常怕风,有的中医说月子里倘若受了风,那可是个难治的病,轻者终身不愈,重者有生命危险。这就是传统医学所说的产后风。

杨传荣的生日与中国的大儒家学派创史人孔夫子是同一天,听说这一天是野马星座。未来学说的预言家们总是蓄意编造着一些美丽的或惊心动魄的神话传奇,至于它的灵验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谁又能给一个准确的说法呢?这世界上有些东西,尤其是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更无需刨根问底,因为它不关系着对任何人所能产生的损害作用,则仅仅是个一般的意念问题,其实信也罢,不信也罢,那是你个人的事儿了。世界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奇怪的事儿,从哲学的观点上认为它是偶然的,但却常常给人一种惊奇的意念,如果把它扩大化,那就颠倒了事物的本质,对那些必然性的事物的进程才是追踪科学认识的规律。对于一些个性的东西本来是具备一定色彩性的,况且你再给予它更加绚丽的装饰,那就将它彻底地陷入神秘化的氛围里。

岁月苒荏,光阴在演变着昼夜黑白交替的乐章。人们就是在这螺旋体的周而复始辗转下走进了极限的归宿。在这生死的过程区间,谁能够摆脱喜、怒、哀、乐的困扰呢?

杨传荣的父亲为了事业的发展,日日夜夜操劳在医院里。他付出了,他也得到了,比起周围的小家庭经济生活,还是屈指可数的。当时他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在医院上了。

当杨传荣长到6岁那年,记得是冬季的一天,鹅毛般的大雪下了一天一夜,别说车,就是人也寸步难行。早晨起来,被大雪阻塞的门谁也休想打开,无奈只好将门使劲推开一点缝,然后将铁锹探出去,一层层的向外推着雪使门逐渐张开。啊!多么洁白的银色世界,它赐给人们无与论比的精神享受,亦给人们带来了麻烦和悲哀。人们经过一天的劳累,终于疏通了各家的道路。就在这天晚上,妈妈却一病不起,虽经多方治疗,却无济于事,永远地走了。妈妈的死,给6岁的杨传荣一个致命的打击。那天小传荣围着妈妈僵硬的身体哭得嗓子哑了,奶奶强忍着泪将碰头撒野的孩子拉进了屋里。第二天装着妈妈尸体的棺材被埋葬在祖坟旁,这时小传荣似乎一下子长大了,他醒悟了,妈妈是永远永远地走了!

爸爸并没因为妈妈的死而停止工作,这时他建立的医院已归镇政府管理,他只是在这所医院上班的医生而已。传荣母亲死后数月,爸爸就又娶了比他小8岁的姑娘。后妈对小传荣并不亲近,可也从不对他呵斥。小传荣依偎在奶奶身旁,对后妈也很疏远。虽然3间房东西各居一室,共用一间厨房,见面亦无话可说。自从后妈进门后,传荣和奶奶独立做饭。奶奶承担了哺养小传荣的义务,像死去的妈妈一样照顾着他的吃穿,监护着他的行为,小传荣也乐于为奶奶跑道学舌地办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琐碎杂事。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早一些丢掉拐棍的人,才能够更快地独立走路。这是一句非常实在的话。

杨传荣从小深受着父亲的耳濡目染,这为他以后立志从医,开创一方天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父亲是玩弄西医外科的刀子、剪子、钳子、镊子、针针线线的。可以说与传荣后来所学的传统医学并不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目的的。父亲是杨传荣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尽管他没有在父亲的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这方面更多的知识,却在父亲的一举一动行医过程中和言谈话语中深得其韵。初读书时,传荣就默默地立下了宏伟心愿,以至于他的骨子里深藏着要当医学博士的理想。他是一个聪明有志气的孩子,从开始认字便视知识为已任,勤学苦钻,随着知识面的不断积累和拓宽,他又善于将所学到的东西紧密地结合实际,勇于提高,不断进取,吸收精髓,又灵活不拘泥而创出新意,这就是杨传荣所走过的人生路,创出属于自己向往的那片天地。

家庭经济生活越来越紧张,后妈在传荣上小学期间,生了一个又一个小弟弟……。单靠父亲挣那么点工资来养活六七口人一个家庭,不精打细算恐怕连糊口都难解决,更提不上添衣做裤买鞋置袜了。父亲常常为这些紧锁眉头,却又无可奈何。

上小学时,杨传荣常常木纳地看着一些穿着新衣新鞋的同学,他幼小的心里确实产生着不可遏制的物质欲望,他也曾暗暗下过决心,力争获得这些,可过了一段时间对这些又产生了淡漠与蔑视。他聪明好学,成绩始终名列全班之首。他深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这是他对物欲转变的根本。只因为社会关系这条枷锁碰撞了他,在那个时候,老师也只能对他采取不咸不淡的态度,但老师的举止眼神却充满着对他的另一种信任。就这点也足以叫他心安理得了。

杨传荣从失去母爱,经受着精神的压抑,只因这种心态,才引发起他更大的抗争,他用寂寞紧闭着理想的心扉,因为他的心灵是经不起激烈的摧残,就象一个被长期雇佣做小工的人,让他突然当个经理,恐怕也是一种难堪。人们只有在习惯了的环境中生活才能领略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尊重的是由于他聪明好学,榜上名首,他家庭成分的污点偏见被同学们的崇拜所掩盖。这点无论如何也是优于大人的。这说明在他们纯洁的无瑕的心目中还没留下阴影,哪管是一丁点儿也是不公正的啊!你我他,我们都是在同一个时期从娘肚里爬出来的,从呀呀学语到起步跑跳,光着屁股抓沙,扬土,捕蜂,捉虫,下河洗澡,捞鱼摸虾,奔湾翻动龟盖,玩得好开心欢喜啊!由于贪玩也常被后妈所指责,管她呢,后妈就是后妈,反正又不在一起吃饭,况且后妈又接二连三地有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呢?是奶奶可怜他这个很小就没了妈妈的孙子。她喜欢孙子既聪明又伶俐听话懂事儿,他也成了奶奶称心如意的小帮手。那时传荣放学后闯进家门就高声地喊着“奶奶、奶奶”,倘若奶奶没在家或是做什么活计,一时未听见,小传荣就会急得心忙脚跳撕破嗓子地叫,只要进屋看到奶奶也不管她在忙什么,一下子就扑到她身上,就象当年扑在妈妈的怀里一般。渐渐地小传荣对妈妈的刻骨铭心思念淡忘了。人啊!就是如此,再剧烈的悲痛也不能持久的,否则,那就是一种病态了。奶奶除了做饭外,还得给他缝缝补补的。一个80多岁的人了,对这般操持也确实不行了。但没办法,不能让孙子赤脚露蹄呀!更不能看他破衣烂裤的。奶奶心里不服软,可手还是颤抖着持着那支又尖又细的针,东捅一下,西戳一下的缝缝补补,她常常自言自语地唠叨着:“缝得不好,总比露着肉好呀!”小传荣有时也撒娇地摇晃着奶奶的胳膊说:“奶奶,奶奶,你看给我缝了个什么呀?”奶奶接过裤子一看,没牙大嘴地笑了,怎么能将两条裤腿缝到了一起呢?孙子是非常想替奶奶做点缝缝补补的事儿。你别不服气,以后杨传荣对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烧火做饭等家务,还真不次于一个女人呢?有些人不服气,总认为这是些一看就会的简单活,其实并不然。初次操持针线的人,不用说手不灵活,缝的疏密度不等,就是左拐右掘不是将手扎出血,就是缝得里出外进的不在一条线上,有时还“夫妻亲嘴”呢。洗衣服亦是如此,洗衣粉、肥皂,浪费了不少可衣裤还隐露出地图画形,左一盆,右一盆水虽没少浪费,可还未能彻底洗干净。做饭呢?米多少?水又多少呢?如果掌握不好,怎能做出好吃的米饭呢?能做的事儿亦不少,但更多的事儿,只是如此感觉而已,不经过一定的时间运转操作,是很难称之为掌握的,更提不到灵巧的目的了。其实每一件劳作,想要达其精练的目标就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孩子一天天地成长,老奶奶的眼睛也一天天昏花起来,手也一天天更加颤抖了。

传荣渐渐地替代了奶奶过去承担着的家务劳动,也越来越周到地担负起照顾奶奶的义务,他生怕奶奶有一点点的闪失、委屈。老奶奶常常十分满意地唠叨着:“是孙子给了我后半辈子的福啊!”是啊!她确实老了,皮肤失去了光泽和弹性,只有那深深的额部皱纹里埋藏着诸多的欣慰。

杨传荣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地的初中。已在县医院工作好久的父亲因家庭的需要,又申请调回了家乡的医院。他是位有责任心的人,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要更进一步节俭那微薄的经济收入。他瞧不起一些男人婚前那种信誓旦旦,阿谀奉承,无所不有,简直吹嘘得如同孙悟空,好象世间的奇珍百肴都能手到擒来。可至婚后呢,连最低的粗米大菜都无能为力。有的连那件可怜的婚嫁礼服还是借钱买的,至今还无法偿还这笔债务呢!

杨传荣喜爱文学与艺术,吹拉弹唱几乎都爱好,对文学书更是执迷,常因此忘却了吃饭呢?为了给年迈的奶奶消遣,常常在晚睡熄灯前,有情有色地给奶奶比比划划地讲一些动人的故事。奶奶也常常被感动得大笑不止,时又泪流满面。奶奶常摸着孙子的幼嫩的脸,偶而也抓着肉皮提了提,奶奶生了那么多孩子,且又历经近一个世纪的炎凉艰辛里程,她深深感觉到孩子是急需补补身体的,那个时候连吃饱肚子都不容易,更提不到营养了。

几乎每天晚睡前,小传荣都给奶奶讲一段故事。而奶奶也形成了每晚上都要抚摸着孙子身子的习惯,这是奶奶对孙子无限爱的一种表示方式。传荣也经常被触动到敏感处紧缩成一团,左翻右躲地咯咯笑个不止,一会儿就在奶奶的抚摸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已经来临。百鸟欢唱着,树木开始吐出淡黄娇嫩的绿叶,从南方归来的燕子,正在河湾的潮湿低凹处啄泥,又不停地飞来飞去筑巢。哗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在预演着春暖花开的前奏曲,鱼翔潜底,群虾欢跃,飘浮着块块苔藓藻草,时有鱼虾搁浅,惊吓得一个劲儿地挣扎蹦跳。苍鹰在高空盘旋,牛羊在河岸啃那地皮上的绿草,猛然间一只大灰狼正在迅速隐蔽地向羊群逼进,当它躲进前面的簇簇灌木丛中时,有只躲避老鹰的兔子吓破了胆,仅在这一刹那,它忘却了天空的老鹰,拼命奔逃起来,兔子的惊慌引起了羊的警觉,当羊抬起头来亦发现了狼,羊惊恐的猛一窜,碰上了牛的后屁股,牛见到兔子和羊撒野的逃跑,它并不知道所以然,也盲目地跟着跑了起来。这就形成了壮观的鹰捉兔子,狼捕羊,黄牛盲目跟着跑的景象。传荣正在为兔子和羊的惊恐提心吊胆,一个劲儿地高喊着“老鹰、大灰狼就要追上啦!兔子、山羊快跑,快点跑呀……!”奶奶将他推醒时,他急得出了一身大汗。

杨传荣从很小时候起,就十分厌恶那些强食弱肉的禽兽。对欺凌弱者的举止行为深恶痛绝,他对此情景会气愤得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他宁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也不肯附炎趋势,他是一个用傲骨支架起来的有血有肉之躯。

父亲没有给他更多的爱,奶奶,只有奶奶才是托起他心中理想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