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祸所伏

第七章 祸所伏

杨传荣被收容“强劳”固然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儿,既败坏了名誉又压抑了他的个性,尤其他这个二十几岁的未婚青年面临着的又是什么呢?处境实在把他涂抹的无法做人,更提不到什么其他的了。你听,张三说:“他可不是就因为倒点川芎、当归就被“强劳”,恐怕还有什么其他的大事呢!李四说:“他念了几年书,这不是出息了吗,到后来还是叫学校踢了出来,懒得干活呗?不搞点邪门歪道还不得饿死?况且人家啊,还心高志远,准备发大财呢!结果呢?大财没发成反进了笆篱子!”王二说:“他非常聪明,我们过去在一个班级,那我还不知道吗?可惜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我看他以后怎么个做人法。”只有诚实的说得似乎还在个情理:“不就因为人家成份高吗?别人倒倒腾腾的好几年都没事,人家只搞个把月就成了不得了的大事啦!”

一时间,人们纷纷嚷嚷各执偏见,其实这种事后评论诸葛的话能产生什么影响呢?好也罢,坏也罢,能起个什么作用呢?是啊,好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他们的才能好象只有在背后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能发挥出来。你要是在公开场合让他说几句,他们象三门不出四户不进的大家闺秀,总想装个典典雅雅的那才好看呢,叫他发言,反而畏畏缩缩,羞羞答答的不肯开口。倘若有一个象初次下蛋的母鸡那般憋得红头涨脸的吭吭咔咔的说上几句,下面就象点着了的导火线,还未等到那一位说出了个子丑寅卯就轰的一声炸锅了,七言八语地喊了起来,乱乱烘烘谁也听不明白他们说些什么,那个岁月里,上面定个框框,下面装装内容也就如此而已,就是老百姓罢了。开了老半天的会,下面听讲的人还不知道什么内容呢。当开会主持人喊了一下凡是同意的举手,大家才你看看我,我瞧瞧你,只要有举手的都跟着举起了手,好象这些切身的利益事情对他们无关紧要,更提不到什么痛痒了,你们叫如此我们就如此而已,那你还挑什么刺?如果偏要过不去,硬要挑刺的话,那纯属是吃饱撑的。会,不就是走走形式吗?干嘛那么认真呢?只要主持人喊一声散会,下面的人就会夺门而逃。谁也不肯落在后面,似乎那才是丢人的事儿呢。

杨传荣虽身陷囹圄,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步入了强劳所的医务室,这当然是他梦寐以求的新天地。固然这是一个极特殊的环境,可特殊的环境也并不能改变医疗的专业性质。杨传荣的思想停留在因祸得福的兴奋中,他感激老天爷对他的无私照应。似乎这一切是天的照应与其他无关,否则他既无亲又无属,连个朋友同学也未有,谁会照顾他呢?这医务室的工作本身就是块肥肉,谁不争啊抢啊的。怎会轮到他呢?虽说念过几个月的医学,可连医院的大门都未进啊!又能懂得个啥呢?偶在“强劳”期得到这份工作能说不珍惜吗?能说不是天的照应吗?否则就是天大的雨点也不会落在我杨传荣的身上啊!

杨传荣非常珍惜这种十分难得的机遇,一边热情地工作一边认真地学习,他要牢牢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争取不让它有一丝一毫的闪失以免遗憾终生。

白天他认认真真地给患者看病,晚上又全神贯注地攻读中医课程,尤其对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医宗金镒》、《本草纲目》、《千金方》等他都仔细地阅读。力求精髓其甚解,并随时写下了心得笔记。为此他兴致所至,游刃书海,常常夜伴孤灯至天明呢。

在这特殊的环境里,偶遇到这特殊的机遇,就在他的故乡也未敢去想啊!而在这身受凌辱、遭人唾弃的处所,竟奇迹般地启开了一门,他可以挤进去从事那心中理想的追求。这些就完全使他心满意足了。他几乎忘了现身处逆境和不光彩的阴影所笼罩,一种超然的自爱化为一团圣火刺破黑暗的阴影。

按强劳所的要求讲,小小医务室能担负起头痛脑热打针包扎的简单医疗处理就算可以了。杨传荣来到医务室后,不但解决了那些常见病多发病和伤口的缝合包扎处理,还大胆地开展治疗一些疑难病。不但治疗所内的,还扩展到所外的居民区。由于他肯钻研又善于总结经验,使治愈率越来越高,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时有地区的领导们也来看病,还有去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多家大医院都未能解决的病人,竞在这特殊的小小医务所得到了治愈。你治好了他的病能不感激你吗?特别那些倍受疾病痛苦折磨的人,钱虽花了不少还是没有效果,如此在你手里除灾了,能不加倍感谢你吗?他常常听到患者感叹地说:“我跑遍了几乎整个中国,什么大医院啊,专家啦,著名大夫都看过,还是没有治好,而在这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是杨大夫治好了我的病啊!”他,杨传荣还真有个韧劲,只要肯相信他,就会为你千方百计的治疗,折腾来折腾去,三番五次的非给你折腾出来个眉目不可,否则他决不罢休。为此好多疑难病在他的精心治疗下迎刃而解了。哎!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真心实意地感激他,常常拿来一些礼品,但衩婉言谢绝了。特殊身份对此更应禁忌。他为患者的痊愈而高兴,他的心已与患者的心紧紧地贴到一起去了。

且看那些眼皮下浅的患者,曾盯着大医院,有的后来如何呢?甚至一无所获。有的医学教授曾对某一患者下过所谓的“精确”性的预言,结果呢?让人啼笑皆非,只能变成一个寓言故事。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各具千秋。有人偏偏弘扬其一,而诽谤其二。科学的东西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只有两者共存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使医学真正具有崭新的活力。

杨传荣在医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跋涉着,治疗过的病人他忘记了,求助过他的人也忘记了,他们却都从心底里认为杨传荣是一名难能可贵的好医生,除了一小部分人知道外,更多的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人。

而没有忘记他的人,是因为他取得成功的火焰刺激了他们内心嫉妒的愤恨。当他一心一意为病人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治疗项目时,患者用真诚实意感激他的奉献时,他又是那般的自信和欢欣忘记了自己。

在强制劳动所里有一个过去曾做过医生的人,他时时窥测着杨传荣的一举一动,像个克格勃特务似的秘密地搜集着杨传荣的情报,以图东山再起。那个人在背地里煽风点火,紧锣密鼓地活动着,又施用金钱作诱饵,在物欲的诱惑下,一些朝三暮四的人可能会改变其意念的初衷,他们甚至背叛了良心和道德,干着那令人寒心的见不得人的鬼事儿,更有甚者不择手段,无中生有,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其念之毒,其心之狠,岂不令人寒心,俗称明枪好躲,暗箭难防。杨传荣这个站在火山口上的人,还正在感谢苍天慧眼的识珠之功呢?而灾祸却悄然地降临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竟如此地与他的意念反向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