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熊取胆汁
为了一番事业只要肯努力奋斗,百折不挠,成功的系数是很大的。常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不无道理的。君不见,那位摘取数学王国里桂冠的陈景润吗?那数车还拉不走的演算稿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说明。兔子触株的事只能是偶然出现的,并不是事物的必然。艰辛的付出会换来丰硕的收获。
生活在他乡异土的杨传荣,也时有生活不习惯,但自从成了家后,解脱了许多精神上的负担和家务琐事的纠缠,如做饭、洗涮及杂活。他能利用更多的工余时间读报看书学习。虽未做悬梁锥股之举,也从未间断熬至夜半深更,偶有引发金鸡误认天明而喔喔报晓的时候,妻子十分爱怜他,经常是一次又一次地催逼他睡觉,他还是依依不舍放下手中的书本。是啊,多年已养成12点后睡觉的习惯了,这是他获得丰富知识的黄金时刻啊!
辽阔的北国大地,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群山峻岭的大森林啊,它是飞禽走兽,百花奇草的生息乐园。壮丽的河山在它横溢多情的点缀下更显得妙趣横生,娇态百艳。群群的獐狍山鹿野猪黑熊出没其间猎食追逐,令人有些毛骨悚然。人,真有意思,动得太过,你会感觉闹得慌,大有心焦意乱之烦;静得太过呢,你反而会感到太压抑,怎为适合,张如是说,李如是说,王如是说。人,就是这么个德性,酸、咸、苦、甜各有其偏,赤、橙、黄、绿、青、蓝、紫各有所爱。怎能附就统一呢?且看那叠嶂沟川旁昂头嗷嗷叫着的梅花鹿,撒欢奔逐着的獐子,尤其那群傻得急窜猛跳的狍子更为逗人,时有猎人举起枪口对准它时,这些家伙反而停住了脚楞头楞脑瞅着枪口,只有枪响了,没受伤的才会撒野的拼命飞奔。那些大黑熊还是那么稳健无所畏惧的,它们总是摇头晃脑地慢悠悠走着,可能它们也要生儿育女了,否则这些懒家伙是不会叼枝叼草的。
这一切杨传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一个朦胧的影子正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杨传荣订了十几份报纸和杂志,为了尽快的走上致富之路,他尤其留心着信息报道。1983年8月,他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陈日护在云南的一个山区的农贸市场上,发现了一只12斤重的小狗熊出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买下了这个小东西带回了家,装进铁笼里饲养。这个小东西非常好吃。每天三餐以玉米面,大米饭,番薯青菜并喂些牛骨,肉汤,蔗糖之类,到1984年底小东西长到30斤,杀了后卖了4000余元,取熊胆就卖了540元。
杨传荣看到这则消息后,实与他曾朦胧着的意念一拍即合。他与妻子商量,并取得了一致性的意见,决心开拓一条家庭饲养黑熊致富的新道路。
有多少事是一帆风顺的呢?尽管他敢闯,可手里没有几个钱又如何办呢?常言说,打耗子还须要有个油纸捻儿的,这样的事是需要花钱的。他心里最清楚,单靠本人的收入,短时间是难以凑到的,他也主动向熟人们谈起借过,但收效甚微。那个时期的人们才刚刚起步,能解决个温饱问题就算不错了,又有几家能有存款的呢?他心急如火,紧锁眉头。烟一支接着一支抽得更频了。他思想着,还是没有什么办法。妻子也看透了他的心事,却也无可奈何,猛然灵机一动想起了还有几家亲属,虽然一直没有经济上的交往,但听说生活还是蛮不错的,求求他们帮助是否行得通呢?她将这一想法告诉了传荣。在这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只好默许了妻子的想法,给他们一一去了信。十天半月后,他们还真对此事热情支持并随之汇来了款。他经过东询西问,终于在伊春森林区域买回了6只活蹦乱跳的小熊。看着逗人喜爱的小熊,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妻子还特意为他做了两个平常最爱吃的菜。这一回他还真多喝了二两老白干呢!
这些小东西脱离了原始大森林的自然生态环境,且又失去了妈妈,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怎能不惊慌失措?它们挤在一起,你瞧瞧我,我看看你,吱呀呀的叫着,似乎在勾通着什么。
杨传荣还是忙着他的医疗,但稍有空闲,他就会看望和照顾这些小东西的。
妻子是这群襁褓中小熊的保姆,她像对待婴儿般的侍侯着它们,一会儿喂奶,一会儿喂水。熊极怕热,她还常给他们用不冷不热的水浸浴。凡遇腹泻便秘,她还需要给它们喂一些生鸡肉生鸡汤之类的东西以消除疾病,还要经常打扫它们拉的粪便、尿。妻子既要照管着自己的孩子,又得精心侍侯着这群小东西,一般的妇女是很难承受的,而她呢,也确确实实算是个女强人,勤奋吃苦都无所谓,在她心目中只有丈夫那辉煌的事业!
小熊在一天天长大,每日三餐与人的食用差不多,只不过它们更喜欢吃牛骨牛排肉汤之类,对青菜它们吃得也满有滋味呢?为了进一步扩大饲养,杨传荣又从河北省买了两只300多斤的大黑熊,也增添了一些新设备。
当杨传荣听到沈阳军区226医院从活熊身上提取胆汁试验成功的报道,心里非常高兴。这是目前世界上的首例。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和止痛等功能,由于国内外目前所用的熊胆均靠捕杀的手段获取。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于市场上的要求,且价格又相当的昂贵,活熊因过量的捕捉而日渐稀少。226医院副院长金正善为首的5人小组,根据东北黑熊抵抗能力强,手术后不易感染等特点,在两只活熊身上做胆囊造口术,埋入胶管提取胆汁。5个月引流达38次,获胆汁6000毫升。制造成了5两贵重药材熊胆。这个数字相当于捕杀30~40只熊才能获取的数量。这种获取活熊胆汁制成的熊胆经辽宁省药物研究所、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吉林延边医学院的专家们鉴定,所含成分与捕杀后获得的天然熊胆一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试验成功的这种方法,对保护稀有动物黑熊和人工大量生产熊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杨传荣曾几次给226医院专家们写信,求教活熊取胆汁的手术经验,还风尘仆仆不远千里亲自到沈阳登门拜师,学习取黑熊胆汁的技术。他根据专家的指点,用死去的两只小熊进行了解剖试验,经过三番五次的实际操练,他已初步掌握了这门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就绪后,杨传荣夫妇于1987年5月21日和23日,终于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次做了两只黑熊取胆汁的手术,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采用引流提取胆汁,每只成熊汁可取等于30~40只熊一次性取胆汁量。这个量按当时市售价格计算,年收入可达2.5万元。
杨传荣养黑熊取胆汁的事迹,曾在《黑龙江农村报》科学致富专栏做过多次报道,可以说几乎轰动了整个黑龙江省的农村。他也被聘请为报纸科技致富专栏的农业科技联合顾问服务处的顾问。这家报纸为此还登载了一篇短评。以“发展野生动物饲养业大有希望”为题写道,专业户杨传荣夫妇,养熊取胆汁成功的消息,实在令人振奋。他们为开发野生动物的资源,广开饲养野生动物的门路,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把全省发展野生动物产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7年,杨传荣夫妇饲养的小熊在运到北京前,已长成150公斤重的大熊了。这4只摇头晃脑的笨重家伙并没有因移居他乡而表现出惊慌和悲哀,对那些前来观光的顾客还是雍容大度没有半点羞涩,它们常常摆动着惹人高兴的大脑袋,时而举着那笨拙的大掌欢迎光临的客人。落户门头沟区上苇甸乡野生动物养殖场不多久的一只大黑熊,接受了杨传荣夫妇做的胆囊造瘘手术——体外胆汁引流。术后10天,大黑熊每天均产胆汁130毫升,看它们那悠然自得的样子像没做过手术似的。在这期间,动物养殖场的熊由妻子饲养。杨传荣又风尘仆仆地奔回了伊春,他要扩大规模,再买几只小熊。他心里非常清楚,交通方便的地方是寻觅不到的,只有翻山越岭寻找那些极为偏远的村庄。时值腊月的大北方,莽莽雪原,寒风凛冽刺骨,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连呼出的气扑到脸上都结成了一层霜。他走了40公里来到高山密林脚下的一座小村子里买了二只各2公斤左右的小熊崽,急忙买了口吃的就往回返。为了小熊不至于冻伤,他贴身怀揣着小熊并用外面穿好的棉大衣裹着,直到深夜才奔回到伊春。他打开棉大衣一看这两个小家伙也真够意思,着着实实尿湿了他的棉大衣。杨传荣在旅馆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带着小熊上了返京的火车。他千辛万苦换来的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小熊到家没多久,就相继地死去了。杨传荣为此伤心地闹了一场病呢。
后来杨传荣在河北省又买了只300公斤重的大熊,没过多久养殖场迁移到了三河市付辛庄乡。这里是个珍稀动物养殖场,曾养过虎,养过狼,也养过豹,但还没有养过黑熊,这就招惹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尤其让人惊奇的是竟能在活熊身上取胆汁。
在这里养熊还有一段极为惊险的故事。一天清晨,一只160多公斤重的大黑熊,突然弄断了笼子的横梁窜了出来,为了防止大黑熊跑到街上伤人,工作人员立即关闭了养殖场的大铁门,当大黑熊在约10亩方圆养殖场院内转够后,由深通黑熊习性的年轻姑娘郑桂芝(妻子郑桂春的妹妹)用食物引熊进笼。这说起来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熊如果被激怒的话,人立刻就毁之于熊掌。当时只见大熊从30米外向在笼旁拿食物的郑桂芝跑来,20米、10米、5米,大黑熊往前一扑,郑桂芝十分灵巧地顺笼角向右一拐,就到了另一边,大熊慢慢地立起,过来又猛地一扑,郑桂芝又灵活地一拐,就这样围着方形熊笼转了一圈,当再次到敞开的熊笼门时,郑桂芝利用黑熊视力上的缺陷(黑熊俗称黑瞎子)把黑熊引进了熊笼里,随之迅速关上了铁门,此时场外的人才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所悬持着的心放下来。其实了解它属性的人,只要注意的话,是不会出现什么危险的。这个养殖场除了养黑熊外,还有络兰狐和珍珠鸡。当时本地领导还真雄心勃勃准备把更多的珍奇野生动物饲养起来呢。
天有不测风云,早晨还是睛天朗日的,可是瞬间却刮起了大风。一时间搅得昏天暗地,灰尘、塑料、废纸、乱草、枯叶、纷纷攘攘在空中飘游上下飞窜,卷来了滚滚的乌云。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股份合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对经营管理机制所产生的不同看法,又没有办法勾通各自的偏见而达到共识。表面看虽一时较轰轰烈烈的事业,因没有凝聚力必然要走进它的低谷甚至是它的末路。异议得不到统一,固执充当了分裂的帮凶。资方竟毫不吝啬的将那昂贵的大熊宰杀吃了熊掌。杨传荣看到这些非常生气,这是他辛辛苦苦的心血啊!但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是主管呀!一个刚要腾飞的好端端事业,就这样如履薄冰淹没于水中。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他的追求带来了当头一棒,不但自己经济上损失了2万多元钱,甚至连后路也给堵塞了,他已不再是光棍一个,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了,现已是背着5口人生活的负荷唯一的支撑人啊!况且还有两个上中学的孩子,每个月都要用个千捌佰元呢。阵痛的沮丧并不能持久,当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人生道路时,他倏然感到眼前豁亮起来,对那动物养殖厂的毁灭恰似浑浑噩噩做了一场恶梦,他似乎要安全,过分怕风浪,结果在地上爬行,竟在一个题目上乱翻花样,就象在树林里画上海豚,在海浪上画只野猪。既然那条道路那么的蹩脚,又怎能放开脚步呢?忍一忍,退回来,再复归旧辙行医去吧,那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只要肯于付出艰苦就会拥有一个自我的明天,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他仰起了脸面对苍天说:“看起来我就是个当医生的命啊!”有时候想起来感觉真怪,一个人的命运好象就是在一个固定的轨迹上执拗地延伸。杨传荣经过辛辛苦苦折腾了几年后,又回到了他断续行医的生涯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