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1 地下水生态环境影响因素

生态空间因成因、组成介质、地球化学环境、地貌部位、可变性以及可视性的不同,其抗干扰性、脆弱性也不同,可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类。

天然水生态环境的发育完全按照自然规律发生发展,表现为水环境自然组织协调发展。受到生物生命活动和节律性的影响,生物质水生态环境的易损性和可再生性要大于非生物质水生态,复合水生态环境则介于其中。区域地球化学过程作用制约着水生态空间的存在与发展,开始,人类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集中于地表水,随着水资源匮乏,用水紧张,目前对地下水生态环境影响越来越严重,并引起了一系列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地下水生态环境的演化变迁对环境的影响。

从直观上讲,人类对地下水的开采,在采补平衡条件下不会引起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就会对地下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水位下降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时,这种作用会非常剧烈。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下水系统水生态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地下水生态系统随着水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有时可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例如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等,但这种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环境隐患。可以通过仪器测量或模拟而了解到的水生态危害,例如地面沉降、咸水界面下移,含水层疏干等。地下水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直接干扰,最后导致水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地下水储水条件造成破坏,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