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总序 发展生态美学 建设美丽中国
前 言
第一章 奥尔多·利奥波德
第一节 奥尔多·利奥波德及其学术研究
一、奥尔多·利奥波德其人
二、利奥波德生态思想的代表著作
三、利奥波德生态美学的现实背景
第二节 利奥波德生态美学的理论来源
一、生态科学知识的影响
二、奥斯宾斯基的影响
第三节 利奥波德生态美学的主要内容
一、大地伦理学
二、大地美学
第四节 利奥波德美学思想的影响与评价
第二章 约瑟夫·米克
第一节 约瑟夫·米克及其学术研究
一、约瑟夫·米克(Meeker,Joseph W.)其人
二、米克生态思想的代表著作
三、米克生态美学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契机
第二节 米克生态美学的理论来源
一、生物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二、生态哲学思想
第三节 米克生态美学的主要内容
一、对现代西方美学理论的反思
二、人类生态学视野中的美学重构
三、空间艺术、时间艺术与生态系统的有机形式美
四、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审美价值
五、主体审美反应在生态美学中的新拓展
第四节 对米克生态美学的评价
第三章 瓦西里·勒班陀
第一节 瓦西里·勒班陀及其代表成果
第二节 瓦西里·勒班陀生态艺术观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契机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契机
第三节 勒班陀生态艺术观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绘画中的秩序家园
二、作为对真实世界之再现的生态艺术
三、生态艺术家的使命
第四节 对瓦西里·勒班陀生态艺术观的评价
第四章 艾伦·卡尔森
第一节 艾伦·卡尔森及其学术研究
一、艾伦·卡尔森(Allen Carlson)其人
二、艾伦·卡尔森生态美学的代表文献
第二节 艾伦·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背景
一、分析哲学背景
二、科学知识背景
第三节 艾伦·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约瑟夫·米克
二、自然全美
第四节 艾伦·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批判自然欣赏中的形式主义
二、自然环境模式及其生态美学意蕴
三、科学认知主义及其生态美学意蕴
四、肯定美学及其生态美学意蕴
五、人类环境美学的生态学方法
六、对中国生态美学的接受
第五节 对艾伦·卡尔森生态美学思想的评价
第五章 高主锡
第一节 高主锡及其学术研究
一、高主锡(Jusuck Koh)其人
二、高主锡生态思想的发展脉络
三、高主锡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背景
第二节 高主锡生态美学的理论来源
一、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生态规划理论
二、阿诺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审美场概念
三、物理学、生物学中的秩序原理
五、东方生态哲学思想与语言
第三节 高主锡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高主锡生态美学的总体特点
二、后现代整体的、演化的生态哲学范式
三、基于创造性概念的生态美学原则
四、以景观为核心的综合的生态美学语言
第四节 对高主锡生态美学的评价
第六章 格诺特·伯梅
第一节 伯梅及其学术研究
第二节 突破与渊源
一、突破
二、渊源
第三节 自然—重新定义
第四节 气氛—理解自然的新视野
一、气氛的特质
二、出窍与通感
三、自然风景面相学
第五节 风景园林—自然审美的典范
第七章 保罗·戈比斯特
第一节 戈比斯特及其学术研究
一、戈比斯特其人
二、戈比斯特的学术研究
第二节 戈比斯特生态美学的现实背景与理论契机
第三节 戈比斯特生态美学的理论来源
一、利奥波德的生态美学思想
二、自然科学
三、环境美学
四、生态艺术和生态设计
五、朱伯的景观感知理论
第四节 戈比斯特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戈比斯特的美学观与美学研究方法
二、戈比斯特对风景美学的反思
三、戈比斯特的生态美学理论框架
四、适当性评估
五、生态美学的概念模型
六、生态美学在森林景观管理中的实践
第五节 对戈比斯特生态美学的评价
第八章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第一节 罗尔斯顿及其学术研究
一、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 Ⅲ.)其人
二、罗尔斯顿生态思想的代表作
第二节 罗尔斯顿生态美学的理论来源及契机
一、内在价值学说及其生态意义
二、自然科学知识与生态意识
第三节 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思想
一、审美属性的客体性
二、内在价值与审美属性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知识与生态审美
四、消极审美价值之生态转化
五、参与美学
六、生态美学的旨归:生态伦理学
第九章 赫尔曼·普瑞格恩
第一节 赫尔曼·普瑞格恩其人及其著作
第二节 环境设计艺术所遵循的美学观与生态美学观
第三节 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观念的生发语境与逻辑
第四节 生态美学语境下的环境设计艺术及其相关概念
第五节 环境设计艺术在生态变革中的作用
第六节 生态性环境设计艺术的典型特征
一、过程导向
二、地方认同
三、跨学科协作
第十章 埃里克·克拉克
第一节 埃里克·克拉克及其生态音乐理论研究
一、埃里克·克拉克其人
二、克拉克的生态音乐理论研究
第二节 克拉克生态音乐理论的来源
第三节 克拉克生态音乐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克拉克对西方音乐理论的反思
二、生态感知方法的应用
三、生态可供性
四、音乐事件(musical events)
第四节 对埃里克·克拉克生态音乐理论的评价
第十一章 希拉·林托特
第一节 希拉·林托特及其理论著作
第二节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思想来源
一、艾伦·卡尔森的生态美学
二、齐藤百合子的美学思想
第三节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理论背景
第四节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态度与行为”的审美关联性
二、生态友好型审美趣味
第五节 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影响及评价
一、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影响
二、林托特生态美学思想的评价
第十二章 马尔科姆·迈尔斯
第一节 迈尔斯及其《生态美学》简介
第二节 迈尔斯生态美学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基础
一、生态学理论资源
二、美学理论基础
第三节 艺术立场与生态艺术实践
一、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对场所感的呼吁
二、观者介入型艺术与生态美学建构的新思路
三、生态问题在文学与艺术作品中的呈现
第四节 “中断”思想与艺术介入
一、对流行生态景观理念的批判与对合理的人类介入的强调
二、艺术的两重维度及其张力:审美自律与生态批判
三、艺术对生态灾难的具象化呈现及其带给观者的反思
四、行为艺术对艺术道德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介入
五、生态变革呼吁直接行动与集体参与
第五节 文化与气候变化
一、循环艺术和循环文化促进绿色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
二、农村和农业文化蕴藏着生态变革的重要力量
四、DIY建筑文化与一种替代型社会的可能性
第六节 小结与评价
第十三章 法国生态美学
第一节 法国生态美学思想的渊源
一、法国生态美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法国生态美学思想产生的哲学背景
三、法国文学与生态批评
第二节 法国生态美学的发展现状
一、法国景观美学的发展
二、法国环境美学的发展
结 语
第十四章 意大利生态美学
第一节 意大利生态美学的渊源及发展
第二节 意大利生态美学的现状
第三节 景观美学:意大利生态美学之钥匙
一、景观和绘画
二、景观与历史
三、景观与现代性
四、景观与身份
第四节 意大利生态美学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环境美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二、生态批评中的生态美学
第五节 意大利生态美学的实践形态
一、生态文学
二、社会响应
结 语
第十五章 西班牙语生态美学
第一节 西班牙语生态美学思想的渊源与背景
第二节 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现状及发展
第三节 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总体内容与特点
一、景观美学中的生态美学因素
二、环境美学的生态美学因素
第四节 西班牙语生态美学的实践应用与生态审美教育
结 语
第十六章 俄罗斯生态美学
第一节 《古史纪年》中的俄罗斯民族生态审美思想
第二节 《伊戈尔远征记》与俄罗斯民族早期生态美学思想
第三节 索洛维约夫万物统一哲学中的自然之美
一、万物统一:一种关于世界之美的认知与象征
二、自然之美:神学框架下的生态审美
第四节 当代俄罗斯生态美学的渊源与背景
一、哲学界
二、科学界
三、文学界
四、艺术界
第五节 当代俄罗斯学者的美学论述
一、纳博科夫(Набоков В.В.)
二、埃弗洛伊姆松(Эфроимсон В.В.)
三、利哈乔夫(Лихачев Д.C.)
四、卡根(Каган М.C.)
第六节 当代俄罗斯生态美学
一、《自然美学》(《Эстетика природы》,1994)
二、生态美学初步释义
三、《生态美学是自然美学的转化形式》(《Экологическая эстетика как превращенная форма эстетики природы》,2011)
四、《生态美学:初步结果》(《Экологическая эстетика: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ые итоги》,2013)
五、《关于生态伦理与美学的现象学基础》(《О Феноме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основаниях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й этики и эстетики》,2013)
第七节 生态美学与其他美学形态
一、景观美学
二、环境美学
三、生物美学
第八节 生态美学的实践应用
第九节 生态审美教育
结 语
结语:西方生态美学建构的三种路径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