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戈比斯特

第七章 保罗·戈比斯特

生态美学是一个偏正短语,它是美学的,同时又是生态的。因此生态美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揭示并规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而这正是美国学者保罗·戈比斯特研究的中心问题。1995年,戈比斯特发表了论文《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生态美学—整合审美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价值》。他在论文中提出了如下问题:在价值序列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何者优先?此后戈比斯特将其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他的生态美学理论。

戈比斯特生态美学有两大特点:一是明确的现实指向,二是鲜明的整合特性。戈比斯特的生态美学从实践中产生,其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他几乎整合了以往所有的生态美学思想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戈比斯特指出,森林景观管理实践中审美价值和生态价值之间存在潜在冲突,产生审美愉悦的事物可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健康,而具有生物多样性价值的事物在审美上不一定令人愉悦。由此,他反思了风景美学的弊端,并认为应当协调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关系,构建一种具有规范性的、以伦理学和科学知识(特别是生态学知识)为基础的生态美学。为此他提出了生态美学的理论框架与概念模型,勾勒出生态美学的基本特征,并阐明了生态学和美学联结的合法性与联结方式。此外,戈比斯特还提出了适当性评估等具体措施,在景观管理实践中将审美体验与生态目标结合起来。在这个意义上,戈比斯特进一步丰富发展了西方生态美学,并为生态美学的实践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