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米克

第二章 约瑟夫·米克

生态美学是建构在生态学与美学深层关联上的一种美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审美,而生态审美要求审美主体彻底摒弃主客二分的传统审美模式,要求审美主体具有一定的生态审美意识和生态科学知识,以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判断标准。美国学者约瑟夫·米克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走向生态美学》不仅较早地提出了“生态美学”这一术语,还指出了生态审美相较于传统审美的独特性,为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合法关联作出了历史的、逻辑的论证。

米克的生态美学是建构在大量吸收了生态科学知识和生态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由生态审美中生态知识的重要性而言,米克主张审美理论应该借鉴一些生态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由此才能更准确地界定美;由生态审美中的生态意识的重要性而言,米克秉持一种生态世界观,积极运用生态性思维和生态性语言,主动培养环境伦理,并汲取了中国先秦道家哲学中的生态意蕴,这些生态意识是米克构建生态美学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更为重要的是,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米克生态美学的立论点植根于反思西方现代美学的非生态性问题,由此克服了现代美学中主客二分的审美方式,摒弃了主体论美学中的人类审美偏好。在这样的意义上,米克将人类美学史从现代美学阶段推进至生态美学阶段。由此而言,我们有理由将米克视为“生态美学之父”,并对其生态美学进行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