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骤刻意练习
第二节
分步骤刻意练习
本节将重点展开思维导图应用的四步骤,进行专项练习,分步骤讲解绘制思维导图六步骤的方法和原则,并且附有训练项目,达到各个击破;也会分享一些经典案例,供大家学习。
一、确定目的
初步接触思维导图的伙伴或许会认为,应用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就是绘制中心图,其实这只是绘制思维导图的第一步,并非思维导图应用的第一步。也有很多伙伴认为,画完思维导图就代表这些内容全部完成了,其实只完成了一 半。
思维导图实战派李凤艳,在2017年参加了台湾的孙易新老师的讲座,接近3小时的讲座内容,在记录完之后仅剩下一张思维导图。这是为什么呢?
思维导图实战派薛婉宁,在2018年整理《深度工作》读书笔记时,取舍关键词非常纠结,感觉每个词都很重要,整理完之后也不是特别有成就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薛婉宁:如何深度工作
思维导图实战派的陶娟老师和尹灵雪老师,在参加第10届思维导图城市赛时,针对一本《知识就是力量》的杂志现场做读书笔记。为什么相同的一本杂志,却会产生不一样的思维导图作品呢?
综合思维导图实战派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应用的第一步绝非绘制中心图,而是确定目的(Why&What),也就是问自己:“我想通过这幅思维导图得到什么?”
这一步非常重要,但是很多人会忽略这一步。忽略了这一步,就会出现思维导图实战派薛婉宁遇到的情况,在选择关键词时觉得很纠结,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确定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目的就像我们要去的地方,关键词就像是每个路口的路牌。目的地越明确,在每个路口做选择时就会越干脆。思维导图实战派李凤艳的作品中为什么删减了很多内容?因为她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引导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具体方式。
当然,目的不同,思维导图也会不同。两位参赛选手虽然都针对同一本杂志做读书笔记,但产生的作品不同,那是因为两人的目的不同。陶娟老师更多的是从结构上解析这本杂志,还原杂志的内容;尹灵雪老师是从自身心得体会的角度来解析这本杂志。
二、绘制思维导图
第一步:绘制中心图
中心图是整幅思维导图的中心,是主题,又是目标。中心图绘制得越清晰,主题思考得越清楚。
规则说明
【思维】一目了然,直观表达主题思想。
【绘制】图文并茂,拳头大小,中央位置,三色以上。
案例分享
主题:时间管理
【步骤】
1.头脑风暴:由“时间”想到了钟、英文单词time;由“管理”想到了有喘气的机会。
2.绘图:把钟画在单词TIME的首字母T上,直接把喘气和其中的一个字母联系在一起,更有创意。(不用担心自己不会画,画得像≠画得好)
3.文字:标上“Time Management”。
4.涂色:三色以上,吸引眼球。
小结 / / /
中心图就是整幅思维导图的核心,也是你对所规划的这件事情的大致模样。绘制中心图的过程也是你在脑海中对这件事不断思考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你要逐渐让中心图形成自己的特色,并且看起来让人赏心悦目。
第二步:绘制主干
主干是从图像中央向外发散的粗线条,就像粗大的树枝一样,它们将支撑你的基本分类概念。
规则说明
【绘制】由粗到细,主干与中心图相连,一线一色,也可以将主干做艺术化处理。
案例分享
主题1:线条练习
郭倩扦:线条练习
汪志鹏:线条练习
主题2:《道德经》的八大思维
【步骤】
1.思维分类:对立统一、逆向、不争、利他、自我超越、守柔贵难、“无”的价值、守正出奇。
2.绘制主干:由于这些主干相对比较抽象,可以绘制简单的主干,由粗到细,也可以为了增强记忆,直接将主干做艺术化处理,印象会更深刻。
小结 / / /
主干分支的绘制难在逻辑的梳理,这背后离不开长期的刻意训 练。
第三步:绘制支干
支干对应的是具体的内容,由支干引导和承载着关键词或关键图。
规则说明
【绘制】
1.顺着主干,逐步向四周延伸。使用弯曲的线条,使之看上去更有趣味,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2.线线相连,线长等于词长或图长,线条颜色和相对应的主干颜色一致,有区分的功能。
案例分享
主题: 5W2H
【步骤】
1.选择和主干相同颜色的笔,由主干的关键词往外延伸。
2.使线长等于词长或图长,并使线条有一定的弧度。
3.注意线条间的间隔,留出更多的弹性空间。
小结 / / /
思维导图的学习没有捷径,唯手熟尔。尤其是线条的练习,坚持每日一练,会越来越上手。平心静气地练习,关注线条的走向,其实也是一场大脑瑜伽之旅。
第四步:提取关键词
提取关键词是思维导图中关键的一个步骤。提取关键词是抽丝剥茧的过程,挑选重点的过程,化繁为简的过程。
规则说明
【绘制】提取关键词,并写在线上,一线一词。字的颜色可以和线条的颜色一致,也可以用黑色。重点的部分可以放大。
案例分享
1.“四有”复盘帮你找问题:回顾目标有阶段;评估结果有态度;分析原因有深度;总结规律有行动。(图解文字)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图解文字)
3.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图解文字)
小结 / / /
关键词是真正的思维导图与伪思维导图最大的区别。很多时候为了清晰传达所有信息,很多人会直接在线条上写上一长串句子,其实这是思维在“偷懒”。思维上出力,行动上才省力。要想提升思维,就要训练思维,提取关键词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方式。
第五步:插图
画插图的目的是强调重点、加深印象,不只是为了好看。所以不要为了画图而画图,不是图越多越好,并且图形和颜色不要过于复杂。
规则说明
【绘制】尽量简单、直接地绘制插图,插图的颜色可以和线条的颜色不一样,这样效果会更突出。
案例分享
主题:自我介绍
【步骤】
图1是全文字的思维导图,信息传达得很精准,但是重点并不突出。图2在主干、支干上加入了插图后,重点就非常突出了,有图片的部分更容易吸引眼球。
1.在重点部分若大脑中闪现出了图像,就可以立刻加入插图。
2.为插图涂上颜色。
(注意:插图未必是在写好所有的文字之后再去添加,而是在整理思维的时候只要想到了就立即绘制,这样可以及时捕捉想法。)
图1
图2
小结 / / /
插图,你要记住两句话:
“画得像≠画得好。”能够简单地用几笔传达出自己的思想,自己能够清楚明白,就是最好的插图。
“不要为了画而画!”
第六步:布局
这个宇宙中最美的东西一定是和谐而平衡的。一张优秀的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直观地看见我们所思考问题的全貌,让我们既见森林又见木,既注重细节,又不会陷入细枝末节中,还可以培养我们全局思维、注重细节与整体平衡的能力。
规则说明
【思维】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绘制】注意内容的分布,分支线条控制在3~5个。
案例分享
本节我们通过反面案例来跟大家说明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误区一:内容过多
很多人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思路被打开了,画的内容一层套一层,非常丰富。但受制于人们一次处理信息数量(5~7个)的能力,一张思维导图上承载的内容不宜过多,多了会给自己带来负担和压力。分支数量以5~7个为宜。如果一次需要处理的信息有很多,可以分解内容,绘制多张思维导图。图片见第64页。
误区二:连线过多
在思维导图中,每一条连线都是一条思考路径。不同分支之间的连线可以用来表示跨分支之间的关系,是思维导图非线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力发挥的重要机制。但连线过于复杂,就会显得乱,乱则无益,减弱可读性,增加读图的认知负担。图片见第65页。
误区三:层次混乱
层次混乱不能说是一个错误,应该说是思维整理不到位,或者说只是完成了思维的激发。未加整理的思维让人理不清头绪,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层次性是思维导图体现清晰思维的重要手段,绘制的时候要注重布局,按照分支的层级逐级发散,使各分支间的距离均衡、合理,做到有条不紊。图片见第66页。
误区四:逻辑混乱
良好的内在逻辑是一幅优秀思维导图的重要指标,思维整理旨在提升思维的逻辑性。优秀的思维导图能让人一眼看出内在逻辑,中等的思维导图需要解释才能让人看明白,糟糕的思维导图则是混乱不堪,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以上作品很多都是思维导图实战派初期的作品,这说明思维的训练需要一个过程。
小结 / / /
思维导图的学习没有捷径,唯手熟尔。思维导图的平衡也绝不是说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多多绘制,不断临摹学习。
特别说明:颜色管理
你看到的世界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如无意外,你应该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色彩能够唤醒大脑,奇怪的是,研究指出,95%的笔记都是黑色的。单一色彩的笔记,看起来会比较乏味、沉闷,效果欠佳。一些研究显示,颜色可以提升个人的记忆达78%!
如果你善用色彩,那么你的记忆力、联想力和创造力都会随之得到强化。
◎ 颜色密码
以下是不同颜色传递的潜在信息:
1.红色——警告、热情、愤怒
2.黄色——热诚、温暖、开心
3.绿色——自然、舒适、平衡
4.蓝色——男性的、凉快、宁静、和平
5.粉红色——女性的、年轻、温暖
6.银色——尊贵、地位、财富
7.黑色——独立、严肃、单调
8.白色——纯洁、干净、诚实
◎ 颜色联想游戏
试联想与颜色相关的事物,越多越好,写在线上(每种颜色限时1分钟)。
例如,红色:太阳、红包。
1.橙色:___________。
2.紫色:___________。
3.灰色:___________。
4.白色:___________。
5.咖啡色:___________。
6.金色:___________。
颜色赋予一幅思维导图生命,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事物的反应就是多彩的,同时大脑喜欢有颜色的事物。颜色在思维导图中还有区分信息的功能。颜色并不在绘制的步骤里,并不是在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再涂,而是在一开始就用彩色笔绘制出大脑里的线条。不是为了涂色而涂色,而是大脑就是这样思考的。
规则说明
【绘制】一线一色,区分信息。可以适当冷暖搭配。
案例分享
主题:《六顶思考帽》读书笔记
【步骤】
1.第一主干“白色”代表中立客观。
2.第二主干“绿色”代表想象力、创造力。
3.第三主干“黄色”代表价值与肯定。
4.第四主干“黑色”代表否定与质疑。
5.第五主干“红色”代表情感与情绪。
6.第六主干“蓝色”代表过程的控制与调节。
汪志鹏:《六顶思考帽》读书笔记
三、检视结果
完成前两步之后,整个思考的过程结束了。呈现在眼前的这一幅图是我们内在思维的形象化外显。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想法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和体验,但有没有实现绘制思维导图的目的呢?这需要进行结果的检视,一般来说,目的越清晰,结果越容易检视。检视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感受。在绘制过程中你的感受是什么?是开心的,是很有成就感的,还是茫然的。这个感受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你是否达到了目的。就像我们跑马拉松到达终点那一刻会很激动一样,这样的感受最真实。二是结果。这个很直接,达到了还是没有达到。思维导图是绘制给自己看的,如果达到就是达到,没有达到就是没有达到。
案例分享
主题:《桂林山水》文章解析,分析完成后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步骤】
1.确定目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绘制思维导图:提取关键词,按照绘制思维导图的六步骤完成。
3.检视结果:中心图耗时最长;文章段落中的重要词汇基本抓住了,通过看图可以复述出文字。
4.优化思维:简笔画的部分多训练,每日一幅,提升速度。
小结 / / /
我们所有的行为结果都是思维模式决定的。行为看得见,思维模式看不见。思维导图将我们的思维模式可视化。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检视思维的结果,做事情的结果。再次印证了“思维上出力,行动上省力”。
四、优化思维
优化思维,也是问自己“还可以更好吗”。上一步的检视结果,更多的是从行为结果本身去思考,无论达到还是未达到,都是行为层面。优化,更多的是优化思维。因为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案例分享
主题:待办事项
【步骤】
1.确定目的:明确待办事项想要达成的结果。
2.绘制思维导图:先进行思维发散,再对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再分类处理,最后绘制成思维导图。
3.检视结果:清晰了待办事项,发现事情还是挺多的。
4.优化思维:还可以更好吗?待办事项整理出来之后,发现事情很多,要一个一个解决的话,需要加强时间管理能力,克服掉“拖延症”。
【点评】当发现行为中的“拖延”表现时,我们会经常抱怨自己,但无法根治这样的问题。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我们的计划,我们会明确发现“时间”是被我们遗漏的环节,自然在行为中对于时间的概念就会很弱。所以思维导图发现了我们思维的漏洞,我们只有优化思维,才能让一次次的结果越来越好。
小结 / / /
面对两件事:一件比较容易,你可以轻松上手;另一件比较难,需要你从头摸索。别犹豫,选择那件难的,借此培养舍易求难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训练 1
要求:根据主题选择最合适的中心图,并说明理由。
主题一:听书笔记《拿什么拯救我们的专注力》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二:自由创作《我为什么坚持手绘思维导图》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三:读书笔记《翻转式学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 2
要求:根据场景思考中心图元素,绘制出你大脑里的中心图。
主题一:本周四晚你要带孩子参加一场主题为“小升初孩子要注意的事项”的教育讲座,你预测有什么收获?绘制出中心 图。
主题二:你计划给部门员工培训,主题是“如何做好电话沟通”。你想让大家有什么收获?绘制出中心图。
训练 3
要求:绘制一幅思维导图,主题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我最喜欢的动物”。
范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训练 4
要求:初学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树枝状的主干开始练习。请在下面进行多角度主干练习,在右边空白处临摹绘制。
训练 5
要求:主干的艺术化处理就是将主干上的关键词以及主干后分支内容的意涵进行形象化处理。目的是为了加强理解和记忆,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根据下面的示例,进行主干的艺术化处理练习。
示例
训练 6
要求:进行主干的艺术化处理练习。
示例一
示例二
训练 7
要求:根据下面的步骤进行线条练习。
1.A4纸横放,并在中心位置绘制银行卡大小的简单图形。
2.绘制2个以上主干分支。
3.在主干后绘制支干线条。
注意:使用弧线,一支一色,合理布局。
训练 8
要求:练习基本支干的绘制,在右边空白处临摹绘制。
画法一
画法二
训练 9
要求:临摹360°的线条练习,注意主干的走向和支干线条的布局。
画法一
画法二
训练 10
要求:进行思维导图360°线条练习,完成剩余的线条,画满整张 纸。
训练 11
要求:用“____”画出每句话中的关键词,并用线条整理逻辑关系,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
1.我的爱好是看书。我最喜欢看《绿野仙踪》《红楼梦》《巴黎圣母院》。
2.减肥的目的不是减重,也不是减脂,而是让身材变好,整体好 看。
3.思维导图是一种特别适合大脑运作的图表,它帮你思考、想象、记忆事物、制订计划、归纳信息。
4.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控制型父母
·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很难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放任型父母
·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
·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
训练 12
要求:将下面的片段绘制成一幅思维导图,图解青海风情。关注关键词的选取和逻辑排列。
“陶”声依旧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而柳湾则被称为“彩陶的故乡”。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中国发现和发掘的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遗址和墓葬群。
1974年,考古专家在柳湾发现了深埋在土中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墓地。出土的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也有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
训练 13
要求:画得像≠画得好,90%的成人觉得自己没有画画的优势,其实你天生就会画画。很多学员普遍存在的困惑是想到了画不出来。下列图片分别对应三种基本图形,是不是只要归好类,画起来就容易多了?请你试着画一画。
训练 14
要求:观察下列图片,看看每个图片中包含几个基本图形?然后试着画一画。
训练 15
要求:学习思维导图中常见的图标——人物类的画法。
人的不同姿态
训练 16
主题:如何把名词、形容词、动词画成图?
名词:这一类词语转化为图像相对比较容易,很容易在脑海中出现图像,只要多运用基础图形和巧妙的修饰方法就可以轻松画出来。
形容词:与人相关的形容词,借助人物表情、状态呈现出图像,更容易引起共鸣。
动词:常规的动词用简单的方向小图标就可以完成,比如“扩散”这个词。也可以借助相关的物品来表示,比如“敲打”,可以借助相关物品“鼓”呈现出对应的动作图像。
训练 17
主题:图像化文字(Picture-word),图文结合的文字表达方式可以激活更多的脑细胞,使记忆效果更佳。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可以将你的想法“画”出来。请你试着画一画。
训练 18
要求:绘制一幅完整的全图思维导图,介绍“我的一家”。
训练 19
要求:给下面的这幅思维导图涂上颜色。
高娟:礼物
训练 20
要求:绘制一幅关于色彩的思维导图。你最喜欢哪些颜色?这些颜色会让你想到什么?
训练 21
要求:临摹一幅思维导图,注意学习绘图的平衡。
训练 22
要求:完成一幅思维导图的绘制,主题是“总结自己的思维导图心得”,绘制在A4纸上,注意思维导图的平衡。
训练 23
主题:为什么先水平思考,再垂直思考?
阅读下面的片段,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用时10分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讲究的方法是: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抓住问题的重点,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然后把眼前具体的事情一件件地做好,也就是从大处着眼,再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能够确保我们正确的努力方向;从小处入手,做好当下的每件事情,能够使我们一步一步向目标行进。这其实是一种从“水平”到“垂直”思考方式的运用。
什么是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是指对整体大环境进行概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整体的大范围中确定工作重点;垂直思考则是对水平思考中确定的重点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的概念可以看出,无论是水平思考,还是垂直思考,其最终目的都是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问题得到完美解决。
因此,将二者结合运用才是有逻辑的思考,且应该先从水平思考开始,确定重点后再运用垂直思考深入分析。也就是说先综观整体,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而从整体中将重要的部分找出来,并确定优先顺序,然后再对重要的部分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对重点问题分析以后,我们才能知道从哪里入手、该怎么做。
不经过水平思考而直接进入垂直思考,其进行分析的重点部分,就会因为缺少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寻找重点及确定其优先顺序的环节,而缺乏重点的依据,这样往往会使人陷入自以为是的误区。
【步骤】
1.确定目的:搞清楚为什么先水平思考,再垂直思考。
2.绘制思维导图:
3.检视结果:达到与否,感受如何?
4.优化思维:
训练 24
主题:“思维导图绘制法则学习”心得总结
时间:45分钟
【步骤】
1.确定目的:
2.绘制思维导图:
3.检视结果:
4.优化思维:
(备注:将文字和思维导图作品发布在“简书”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