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剂的研发历程与现状

一、保水剂的研发历程与现状

保水剂的研制起源于20世纪中期,最初在美国研制成功后世界许多国家都致力于对其进行创新研究(赵元霞等,2016)。美国研制的淀粉型保水剂在玉米、大豆等作物应用后,引起各方面关注(Sojka,et al.,2006;Varennes and Torres,2000)。其中日本研发速度最快,现已成为全球最大保水剂生产国,主要从事保水剂生产的20家公司年产量已达到10万t。法国研制出能吸水500~700倍数的“水合土”,在沙特阿拉伯旱区的土壤改良应用取得成功。俄罗斯研制出保水剂在伏尔加格勒用量100 kg/hm2,作物增产20%~70%。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40余个研究单位陆续展开了保水剂的研究工作,目前有110余项保水剂专利,产品生产技术日趋成熟(赵元霞等,2016)。中国高分子保水剂研发和应用经历3次较大发展(黄占斌,2005)。首次是20世纪80年代,全国40多个科研院所开展研发,在植树造林和旱区土壤改良等方面得到应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新型保水剂研制加快并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形成保水剂研发应用的第二次高潮。21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化、植树造林和抗旱节水等方面的加强,保水剂产品研发和应用到土壤改良、城市绿化和荒坡造林、水土保持、边坡治理、矿区废弃地复垦以及保水肥料等新型肥料研发等方面,形成保水剂研发与应用的第三次高潮,复合、多功能和低成本保水剂成为发展重要方向。作为一种化学节水技术,中国对保水剂研发和应用非常重视,国家“十五”“十二五”计划、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将“新型多功能保水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开发”列为重要研究内容(黄占斌和夏春良,2005;李寿强和关菁,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