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水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三、保水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在旱作玉米生产过程中,由于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衡,生育前期干旱胁迫成为限制旱地玉米生长的主要因素;玉米生长后期降水相对充足但对产量影响较小。保水剂为高吸水性聚合物,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分,并且具有反复吸水的功能。施用保水剂在玉米前期缺水阶段可根据作物需求释放水分,缓解干旱胁迫,因此保水剂的应用成为提高旱地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刘礼等,2020)。

(一)玉米出苗

利用保水剂的保水和吸盐性能,在播种期墒情不好的情况下,施用保水剂能提高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玉米出苗时间和出苗率(许紫峻等,2017;吴阳生等,2019)。冯金朝(1993)等研究发现,当保水剂施用浓度为0.1%~0.4%时,全部玉米种子基本都可萌发出苗,但当保水剂施用浓度大于0.5%时,对玉米种子萌发会有不利的影响。谭国波等(2005)研究发现,吉林省乾安县淡黑钙土表层0~7 cm土壤持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0%时,玉米出苗率达18.8%,当土壤持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时,玉米出苗达到100%;但施用保水剂后,上述两种土壤上种植的玉米均不能出苗,这可能是由于玉米播种时采用坐水播种,土壤水分相对不足,保水剂在种床部位与种子争水,进而影响种子的出苗。保水剂能显著提高旱地玉米出苗率及幼苗成活率(王洪君等,2011;田露等,2013)。

(二)玉米生长

保水剂可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对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能力以及地上部、根部生物量的累积等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Yazdani,et al.,2007;Egrinya,et al.,2013;Dorraji,et al.,2015),提高了玉米水肥利用效率(刘世亮等,2005;Jiang,et al.,2010;赵霞等,2013)。何腾兵等(1997)发现,当模拟干旱的条件下,施加保水剂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玉米的主要经济性状,且不同土壤质地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过量施加保水剂该效果将会减弱。Islam,et al.,(2011)发现,在亏缺灌溉条件下,施用保水剂的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显著增加41.6%和79.6%。刘礼等(2020)研究表明,保水剂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显著,而对生育后期的影响不显著。这是因为施用保水剂能有效缓解玉米生长前期的干旱胁迫,有效地改善植物营养状态和玉米的光合能力,显著提高玉米苗期、拔节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同时玉米株高、穗位高、茎粗、单株叶面积、相对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穗位系数与茎粗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金忱,2020)。

(三)玉米产量与水肥利用效率

胡芬和姜雁北(1994)等认为,保水剂(KH841)对玉米生长有促进作用,单株叶面积和干物重都比对照显著增加,产量提高19.6%~25.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1%~25.2%。但保水剂的使用量过多,会对玉米产量不利(刘效瑞等,1993)。冯金朝等(1993)研究发现,保水剂的施用范围在0.1%~0.3%浓度进行处理玉米增产效果明显,当在田间施用7.5 kg/hm2、15 kg/hm2保水剂条件下,玉米增产平均达15.9%。张丽华等(2017)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株高、单穗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在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施加保水剂,能提高玉米出苗率,改善水分亏缺期土壤含水量、提高地上及地下部干物质量、光合性状,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改善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玉米产量和籽粒品质(吴阳生等,2019)。由于保水剂蓄水保肥的特性,其与氮、磷肥配施后对玉米的生物量、水肥利用效率明显提高(苟春林等,2011;李永胜等,2014)。迟永刚等(2005)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泥炭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能复合应用,可有效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综上,保水剂对玉米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1)可以提高玉米出苗率、促进苗期的生长发育;(2)玉米抗旱能力提高,生长中萎蔫的出现时间得到延迟;(3)促进玉米植株地上部的生长,有机物的积累明显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增加,玉米整体保持在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水平;(4)对干旱地带的玉米生长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一是保水剂促进了植株的生长,使其器官、组织具有忍受干旱的能力;二是保水剂吸收水分后,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具有水分调节能力的“水库”,对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有利于植株的生长(李云开等,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