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讨论

一、讨论

(一)土壤结构

保水剂反复进行吸水膨胀、释水收缩这一过程可明显改善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杜社妮等,2012)。适量施用保水剂可改善土壤结构和持水能力(Karimi,et al.,2009;Li,et al.,2014)。白岗栓等(2019)研究表明,保水剂施用量为60 kg/hm2处理可显著降低0~20 cm和20~40 cm层土壤容重,而施用量为45 kg/hm2、75 kg/hm2处理对土壤容重未产生显著影响。韩玉国等(2012)和李兴等(2012)研究报道,保水剂能够改善土壤孔隙度,并随保水剂浓度的增大,土壤孔隙度逐渐增加。本研究发现,施用沃特保水剂能够降低0~40 cm层土壤容重,这是由于沃特保水剂为有机-无机杂化保水剂,具有较高的吸水倍率和膨胀性能,穴施可降低表层土壤容重(侯贤清等,2015a)。然而,本研究中当保水剂施用量超过90 kg/hm2后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改善的效果增加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过量施用保水剂会降低土壤孔隙度,减弱其通气性,施用保水剂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施用保水剂会降低耕层土壤的孔隙率和通气量,降低了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改善作用。只有适量的保水剂才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而过量或低量施用保水剂均达不到最佳作用效果(许紫峻等,2016;王琰等,2017)。

(二)土壤水分

有研究表明,保水剂能提高作物不同生育期土壤蓄水和持水能力,可较长时间抵御干旱,且保水剂在试验用量范围内(30~60 kg/hm2)土壤贮水量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张丽华等,2017;杨永辉等,2010)。马征等(2017)研究认为,保水剂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的保水效果逐渐显现。在3年研究中,秸秆还田配施保水剂不同处理,其整个生育期0~100层平均土壤贮水量以保水剂施用量60~90 kg/hm2保水效果较佳,这可能由于施用适宜用量的沃特保水剂改善了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下层土壤水分的蓄存(侯贤清等,2015a)。本研究还发现,2016年和2018年土壤保水效果随保水剂施入量增加而增加,2017年土壤保水效果则随保水剂施入量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变化,这与杜社妮等(2007a)研究结果“保水剂的施用使土壤具有储存更多雨水,增加土壤含水量的效果,且土壤含水量随着保水剂施入量增加而增加”相似。这是由于保水剂具有很强的吸水率和释放性能(Bai,et al.,2010;Liu,et al.,2013),且施用保水剂的保水性受不同降水年份降水量的影响。

(三)土壤养分

提文祥(2011)研究认为,施入保水剂后,土壤速效养分释放得到明显改善,达到缓释作用,具有保水保肥效果。王帅等(2018)研究发现,适量施用腐殖酸保水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白浆土因玉米生长而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消耗程度。马焕成等(2004)研究表明,在森林土壤中增施保水剂可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保水剂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有机质矿化分解及对土壤氮素的消耗,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分析其原因是秸秆还田后施用保水剂能改善砂性土壤性状(Zhang,et al.,2014),促进秸秆向土壤有机质转化(赵金花等,2016),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供应,保蓄土壤的有效养分(侯贤清等,2015d)。同时,在灌水施肥后,由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持能力,使其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升高(Hayat and Ali,2004)。

(四)玉米生长

在干旱砂性土中施用保水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缺水状况,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侯贤清等,2015d)。刘世亮等(2005)研究认为,施用适宜浓度的松土保水剂可有效提高玉米株高、单株叶面积和生物量。吴阳生等(2019)报道,在吉林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保水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于明英等(2018)研究表明,保水剂可促进作物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增加及干物质积累,当保水剂施用量为90 kg/hm2时,作用最为显著。本研究发现,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可促进玉米生长,当保水剂施用量在60~90 kg/hm2时效果较好。究其原因:第一,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Lou,et al.,2011);第二,保水剂内含有腐殖酸、稀土元素和凹凸棒等营养成分,保水剂与土壤或化肥混合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黄占斌等,2007;Li,et al.,2013);第三,施入适量保水剂既可发挥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又能增强保水剂的保水保肥效果,促进作物的生长(雷锋文等,2019),但保水剂施用量过低时其效果不明显,过高时反而抑制作物的生长(李海燕等,2011)。

(五)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保水剂可提高干旱地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Liao,et al.,2016;Yang,et al.,2017)。秦舒浩等(2013)研究也表明,不同类型保水剂均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有研究表明,在干旱缺水条件下,施用45 kg/hm2保水剂+120 kg/hm2黄腐酸效果最好,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张蕊等,2013b)。保水剂与水混合用量为1 kg/m3能促进小粒咖啡生长,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而当用量为1.5 kg/m3时不利于干物质累积,水分利用效率也无明显提高(Guo,et al.,2017)。本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60~90 kg/hm2时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这是由于保水剂具有较强的吸释水和保肥的功能,可改善土壤的水肥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刘小刚等,2014)。然而保水剂用量过大(120 kg/hm2),会引起作物减产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分析其原因:保水剂的最佳用量受土壤和作物种类等诸多因素影响,保水剂施量过多时,在干旱情况下易与作物争夺部分水分,从而使植株受干旱胁迫的程度相对较大,使得膜透性和膜损伤程度增大,影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增加(Yazdani,et al.,2007;穆俊祥等,2016)。

(六)玉米产量与收益

刘礼等(2020)研究认为,不同保水剂类型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均表现为钾离子性聚合物效果更优、非离子性聚合物次之、有机弱酸最弱,因此钾离子性聚合物可作为旱作春玉米田保水剂类型的最佳选择。本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对提高玉米产量构成和产量均有明显影响,其中施用保水剂60~90 kg/hm2对提高玉米公顷穗数、穗粒数及百粒重,增加其产量效果最佳,这与武继承等(2007)和李明等(2014)研究结果“施用保水剂对小麦的具有增产效应,主要通过增加穗长和穗粒数及千粒重来实现的”。分析原因主要由于保水剂可增强对水分的吸收和释放以及促进秸秆分解和保持土壤肥力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微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作物产量(杨永辉等,2010;秦舒浩等,2013)。当保水剂过多时,可能会与作物争夺部分水分,增加植物的干旱胁迫,从而影响产量(Shahram and Felora,2014;穆俊祥等,2016)。

Bai,et al.,(2013)指出,保水剂要因地制宜,应该考虑保水剂成本、吸收特性和实际效果,不提倡在土壤中大量施用保水剂。邹超煜等(2015)根据不同作物施用保水剂的产值来看,建议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保水剂应优先选择马铃薯、西瓜,干旱区应优先选择向日葵、玉米。在本研究中,最佳保水剂施用量为60 kg/hm2时,能获得较高的玉米收益,这主要是因为施用保水剂能有效改善作物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的状况,促进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刘殿红等,2008;李倩等,2013)。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保水剂(两年玉米苗期穴施和一年玉米播种期条施)60 kg/hm2,对砂性土能表现出水分和养分间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增产增收,对宁夏盐环定扬黄灌区春玉米田合理施用保水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