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施用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连续施用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保水剂是一种具有超强吸水、释水和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黄占斌等,2016),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倍的纯水,对提高干旱区土壤保水性(冉艳玲等,2015)、降低土壤蒸发(李继成等,2008)、改良土壤结构(汪亚峰等,2009)、促进作物生长(郭书亚等,2012)、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杜社妮等,2007b)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众多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表明,保水剂主要对小麦(武继承等,2011)、玉米(杜社妮等,2008)、马铃薯(李倩等,2013)和棉花(吴湘琳等,2014)等作物有增产效应,尤其在干旱年份中效果更为显著(党秀丽等,2006)。此外,保水剂还具有用量少、见效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而在旱作节水农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黄占斌等,2016)。

基于保水剂对其理化特性的比较和评价以及土壤和作物生长的影响(Bai,et al.,2009),农业中许多实验室和大田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水剂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上(Andry,et al.,2009;Liu,et al.,2009)。许多研究集中在基于保水剂的重复性吸持水效果的实验室测定上(Chen,et al.,2004)。然而在大田试验应用中,保水剂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和土壤干湿交替(Bai et al.2010,2013)。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保水剂会因种类、粒径大小、施用方式及施用量的不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效果不一,使得实际生产中保水剂的应用效果千差万别(杜社妮等,2012;黄伟等,2014)。保水剂施于土壤后对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积累,但结合半干旱地区土壤特征和农业生产的应用研究还比较缺乏。

宁夏中部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少雨,特别是马铃薯苗期干旱缺水,土壤质地黏重,通透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该区年际降水变率大,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且施用保水剂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但其性能的发挥受当年作物关键生育期降水量多寡的影响较大。因此,本研究以沃特保水剂和微生物保水剂与细土混施为对象,连续两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对土壤容重、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土壤水分及作物生长、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探寻适合宁夏中部半干旱区马铃薯田保水剂种类、施用方式及最佳施用量,为促进该区马铃薯合理应用保水剂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