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类型电影理论
2025年10月14日
二、建构中国类型电影理论
目前,制约我国类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本土类型理论的缺失。尽管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就出现了类型化,但却因缺少理论的指导和观照,没有形成对类型电影的深层把握和系统的理论形式,从而丧失了形成类型理论的机会。类型电影准确地说是一个历史性概念,而不属于共时性范畴,即使从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发展来看,类型电影是西部片到恐怖片再到其他类型电影的轮换更替。如此,我们就不能用他者的历史来要求中国的现实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理论界如饥似渴实行拿来主义,直接引入西方的类型理论,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从本土产生类型理论的努力和希望。从此,中国的类型研究就大多只局限于一个研究领域,即对本土类型电影流变的梳理,成为西方类型理论在中国类型电影上的应用,中国类型电影彻底沦为西方类型理论研究的质料,而类型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方面,中国的类型研究几乎失语。因此,我们只有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好莱坞类型电影的理想化模式出发来讨论,才有可能破解中国式类型电影的文化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