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世界类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成为世界类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类型电影创作的难点在于处理类型化与个性化、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那么中国类型电影研究也面临着如何处理自身个性与世界类型研究中的共同问题(共性)的问题。中国的类型电影研究应该具有全球视野,把中国的类型电影研究作为世界类型电影研究的一部分,关注世界类型电影研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试图对这些共性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目前西方的类型学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从文本研究为中心转向以语境研究为中心。早期的类型研究主要关注类型电影的界定与识别,无论是最初的根据视觉符号来识别类型还是稍晚的以相似的叙事结构来划分类型,这些研究或者专注于电影文本内部的符号分析,或者聚焦于影片文本的意义结构,都是在一个封闭的文本内部进行,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的。随着好莱坞制片厂被更大的电影工业所取代,当代的类型研究逐步认识到以文本为中心的类型研究的缺点,于是出现了以语境研究为中心的倾向,越来越重视类型电影与工业、文化、观众之间的联系。其次,从注重类型识别转向重视类型功能。西方早期的类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类型的界定和识别,最早对类型的划分主要是根据相似性,从某些电影中寻找出相似的类型元素,如共同的图像和视觉风格。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类型元素的杂糅已经越来越普遍,以识别为主的类型研究显然对这种混合类型电影缺乏必要的解释能力,于是类型研究慢慢地转向了对类型功能的关注,即试图回答类型电影具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由此,类型电影对社会心理的反映与揭示、对观众愉悦需求的迎合,以及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的共谋关系等一一被挖掘出来。最后,对类型研究从确信转向质疑。西方早期的类型研究实际隐含了一个预设前提,即认为类型研究的有效性、适用性是确定无疑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越来越多的西方电影研究者开始质疑类型作为好莱坞电影的研究方法的准确性,有人甚至提议应当放弃类型这个术语,建议用其他能更合理地描述全球化背景中的好莱坞电影的术语,如重复、系列、循环、趋势、模式等。一项理论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理论所面对的和可能解决的问题本身的重要性。西方类型学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时代的呼唤,是类型学对时代呼唤的回应。为了紧扣时代脉搏,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类型研究不断地改变着它的研究方向。然而,中国的类型研究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对本土类型电影的梳理之中。虽然已经实现了与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电影传统的融合,但如何融入世界类型研究的洪流、为世界电影理论做出实质性贡献,如何正视时代问题,是中国类型研究发展的未来应该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理论界对中国类型电影一系列具体问题的研究,应与创作实践形成积极的互动和呼应,使中国类型电影在管理层、创作界、理论界等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