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简单而言,规律指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与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与作用。了解与掌握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三: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只有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得越深刻越全面,主观能动性就发挥得越好。倘若违反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报应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思考题】
1.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各自的基本形态,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问题。
2.结合实际说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结合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怎样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
3.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4.说明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5.举例说明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6.说明规律的含义与特点,以及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异同。
7.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8.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活动建议】
组织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世界哲学历史上不同流派的思想家。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6页。
[3]边立新.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形态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72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3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7页。
[8]《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182页。
[9]《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