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在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的,它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充分表明其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都是从一个不成熟到逐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危机和失败,经受很大颠簸,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并且还要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道路的艰巨性与长期性更为残酷。事实表明,社会主义只能在斗争中曲折前进发展。决定与影响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崭新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着人类的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社会主义的成长又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是对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否定,这就必然要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拼死反抗。其次,社会主义初期力量弱小,这注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两者的矛盾与斗争是不会停止的,并且时起时伏,甚至异常激烈。另外,资本主义还可能会复辟,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还需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进行更加艰苦的斗争。因此,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这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当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规律,及时有效地解决前进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时,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顺利地向前发展;相反,就会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进程。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全球化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将仍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之下。这种全球化必然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二重性的特点。全球化的进程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效应,又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的影响;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由这种情况所决定,社会主义在国际交往中,只能是一个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曲折前进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并在曲折中持续前进,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其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社会主义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与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制度,从根本上说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够高,新制度不够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还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部分,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改革就是克服这些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怎样改革,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仅从性质上说,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具体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由此,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其次,要选择正确的改革道路和方式。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地实验和探索,并不断总结改革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前进和创新。社会主义改革是革命性和渐进性相统一的过程。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是要实现新旧体制的根本性转换。但是,这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急于求成不行,必须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有重点、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

再次,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从实践的角度而言,针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的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走上改革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广泛、全面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改革中放弃了社会主义,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导致政局急剧变化,最后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果付诸东流,致使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挫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辉煌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