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三、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不管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的理智、情感、意志相互融合,相互交错。认识过程主要是指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存在非理性因素。

要想进一步弄清二者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首先要理解二者的含义:简单地说,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虽然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从实践与认识的角度来看,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点:

1.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地探求真理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课题的选择、认识工具的使用,还是认识结果的总结和概括,都离不开理性因素的指导。由此得出,理性因素具有指导作用。

2.理性因素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万变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由此得出,理性因素具有解释作用。

3.理性因素依照科学理论的科学预见要比以日常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推测,更具有可靠性。由此得出,理性因素具有预见作用。

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作用主要表现在:

1.非理性因素具有动力作用。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不得不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产生作用。而作为人,又不得不总是在一定的情感、意志的影响下,去从事实践和认识这两种活动。而积极的情感会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起一种推动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同时意志对于人的认识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为此,马克思也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2.非理性因素具有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象和幻想,而想象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的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3.非理性因素具有激发的作用。人往往会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产生直觉和灵感,而这种直觉和灵感所产生的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力。由此可以看出,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将非理性因素视为人的本质,并为之做了唯心主义甚至神秘主义的解释。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积极作用和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它全面分析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产生的不同影响,从而科学地划清了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