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原则

一半原则

这是我近年自不量力的一个倡导,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安详,也有利于我们落实《弟子规》的精神。

通常情况下,度需要量来把握。拿吃饭来讲,纯粹一顿饭不吃容易做到,一顿吃得特别多也容易做到,最难做到的是在中途把筷子放下来。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要把饭量控制到一半呢?答案是,它有利于消除我们的焦虑。所以当一个人这时候想到,有位作家说过,“要过一半的生活”,那我现在,已经很好了,把更多的时间拿来享受生命吧,体味快乐吧,服务苍生吧,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幸福就在缓下来的没有迈出去的这一步中间,就在这一转身中间,就这么简单。

一半里面有幸福。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这是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之一。夏天的中午,午睡起来,独对堂前林阴,开卷,抚琴,清风徐来,掀我衣襟;自斟,自酌,想到所储谷蔬正好,过多了反而不是他所需要的;幼子绕膝,牙牙学语,遥望白云,华簪忘尽。这一切,都多么让人知足和快乐啊。

我们完全可以体味诗人内心那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这种喜悦来自他与天地造化的深深默契:适时、适量,适道,不求过多,亦无须过多。

再看孔子之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简陋的生活,换了别人,将会是多么担忧啊,但颜回却不改其乐。

正是,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现代社会之所以出现了许多病相,就是因为欲望和自私的一边倒,欲望和自私没有理性节制,就成了灾难的代名词。就拿道德病相来说,就是因为现代教育忽略了一半原则。我们都知道,知识和技能差不多成了现代教育的全部,如果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各占一半,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各占一半,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各占一半,道德病相就不会如此严重。

清代石成金在《传家宝》中说:“以爱妻之心爱亲,则大孝;以保家之心保国,则尽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但现在的情况是,爱妻大于爱亲,保家大于保国,责人大于责己,恕己大于恕人。

对此,一半原则就有可能是一个提醒。

清人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说:“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

一半原则,就是让情和欲有一个“节”,一个度,让它符合天理。

细想一下,这个节度,本身就是仁,就是爱。

如果每个人都过一半的生活,把桌上的饭菜减少一半,把用水减少一半,把用煤减少一半,把用电减少一半,把用地减少一半,把房子的面积减少一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省下一倍的资源。

同时,这本身也是对大地母亲的孝,对环境的悌,对时空的谨,其本质是泛爱众,是亲仁。因此,只要我们按照一半原则生活,就是落实《弟子规》精神。

同样,对于国家来说,如果每个公职人员都能够把公心和私心作一半分配,那行政效率会大大提高。

一半里面有和谐。

想想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女人,只有男人,或者没有男人,只有女人,将是一个什么情景。

想想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白天,只有黑夜,或者没有黑夜,只有白天,将是一个什么情景。

白天和黑夜,男和女,阴和阳,都是一半。

细想起来,生命的秘密就在“一半”中。孩子刚生下来,先要呼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因为这一呼,吸到来,如果没有这一呼,吸就无法到来,呼和吸,各一半。

工作和睡眠,各一半,如果一个人只工作不睡眠,或者只睡眠不工作,灾难就会发生。

显见,“一半”是宇宙法则。

而我们主动过一半的生活,就是和宇宙法则相应,和宇宙法则相应,就是安详。

这时候,我们就能够明白《弟子规》为什么要讲: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因为“洁”是“华”的一半,“上”是“下”的一半。

而“勿拣择”“适可”“勿过”,正是“一半”的方法论。

一半里面有奥妙。

过一半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把省下的那一半时空留给心灵,留给天机。庄子讲:“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因为耆欲深者,通往天机的道路被“欲”堵死了,过不去了。而过一半的生活,就是在通往天机的道路上留一道口子。

登山家蒙克夫·基德,在未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 米的死亡线,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这一壮举1993 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在颁发吉尼斯纪录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这样描述无氧登山的奥秘:“无氧登山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人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气。我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我学会了清除欲望和杂念。”

蒙克夫·基德一语道破了欲望和杂念对生命力的伤害,也暗喻了成功的秘诀。

这让我们明白,一个人过一半的生活,意味着获得了一倍的天机,一倍的生命力。

和天机相对应的是心机,现代人犯的一个致命错误是心机算尽,却独独丧失了天机。一半生活方式可以提醒人们放弃一部分心机,留一些心灵的空隙,让天机的阳光洒进来。钟鼓之所以能鸣,是因为它们学会留一些空间给自己,如果当初它们把自己填满,振聋发聩之声就无从诞生。

当然,我们要让现代人像庄子讲的神人那样,“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达到一种“无功”“无名”“无己”的境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降而求其次,那就是过一半的生活,留一半的空间给心灵,让那一半的心灵“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样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些诗意,多了一些逍遥游,同时多了一分力量。

一个人长期过一半的生活,渐渐地他会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而一个人只有摆脱对物质的过度依赖,才有真正的解放可言,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也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要让人们自愿过一半的生活,还要大家明白,上苍赋予我们的幸福是一个总量,过一半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把生命延长了一倍。

古人讲的惜福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生命的存折上就那么多钱,省着花就是另一种培福。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发现挥霍其实就是挥霍生命本身。

前文已述,最大的精神享受是奉献,是利他,是忘我,而“一半生活”、极简生活,本身就是利他。我们把过量的那部分进食留出来,就意味着有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了生的可能;我们把过量的那部分衣服留出来,就意味着有一个快要冻死的人有了生的可能;我们把过量的那部分欲望降下来,就意味着有很多失学的孩子有了上学的可能,许多因贫穷流浪的人有了重返家园的可能,等等。

“一半”和“极简”本质是“让”,让利于他人,让利于环境,让利于自然,让利于和谐,让利于科学发展,最后它又变成爱国,爱民族,爱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