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当年读书
整理杂物,翻出一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笔记,不禁骇笑,马上想到一个词,“悔其少作”,我现在是不是也有点儿“悔其少读”?
一九八〇年代,全民读书风气旺盛,我自不例外。来看看笔记本里都读了些什么书,值不值得悔愧交并。
没有经历过书荒年代的年青人,无法理解我们那一代的阅读欲望——“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年读书确实有“饥不择食”的毛病,用现在的眼光来讲“闲书”读得多了些,譬如《中外影星》《国际礼仪》《懂一点儿模糊数学》《世界之最》《智力测验大全》《采访技巧》之类。当时上映的外国电影越来越多,我是个电影迷,读读《中外影星》尚不算离谱,可是《国际礼仪》和《采访技巧》离我的本职工作太遥远了,你接触不到外国人,你也不是记者呀。读闲书可以开阔视野,唯宽泛无边未免浪费光阴。
钱锺书在《围城》里讽刺方鸿渐“兴趣广泛,全无心得”,这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缺陷,可是我时常拿来提醒自己。那年代“硬笔书法”大热,我非常喜欢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的钢笔字,买了许多他的字帖及《中国钢笔书法大奖赛作品选》《中国书法大字典》《启功书法作品选》等书,拉开了架势,连读带临,可是天性愚钝,字无长劲,读帖倒读出一点儿意思来,时至今日,手低眼高,也许注定要跟我一辈子了。
人物传记书,当年买了不少也读了不少。这张书单有:《张大千传》、《李普曼传》、《基辛格评传》、《赵丹传》、《伊莉莎白女王二世》、《劳伦斯·奥利弗》、《徐悲鸿一生》、《亚柯卡传》、《超越自我》(陈祖德)、《戴高乐传》等。李普曼(1889—1974)是著名专栏作家,他的名言“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成为新闻界的经典句式。亚柯卡是著名的企业家,这本传记是极畅销书,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他(亚柯卡)一讲话,全国都洗耳恭听”。我的读书笔记里记有“我最欣赏亚柯卡的地方是他被辞退后的表现”。以我之渺小,有啥资格说三道四,是实话也是傻话。
这些中外人物传记里,最爱读的是基辛格这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能看到的几种报纸几乎天天有基辛格的名字,这位外交家的才华世所罕有。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总统布托称“鉴于到访巴基斯坦的蠢货太多了,有必要让那些人见识一下人类智慧的典范”。厚厚三大本的基辛格著《动乱年代》也是那个时候读的。现在我读的是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持续几十年读一个人的著作,在我的阅读史上很是少有。
邓云乡的书我也是见一本买一本,第一本是《燕京乡土记》,多数是认真读过的,后来我还编了一本《邓云乡讲北京》。丰子恺,我一开始是喜欢他的画,跟着就喜欢他的随笔,最先读的是《缘缘堂随笔》。
读书笔记里记了我喜欢读的书,也记了我不喜欢读的书。四大名著里,我不读《西游记》。科幻小说、武侠小说,我从来不读。侦探小说,我喜欢读真实的案件,《豺狼的日子》除外,因为写得实在精彩。
阅读是一生的旅行,无悔当年读书,总有更好的书一路相伴相行。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