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世界——广东公共外交实践与探索》简介
《广交世界——广东公共外交实践与探索》这本书是由广东公共外交协会创作的,《广交世界——广东公共外交实践与探索》共有93章节
1
编委会
主 管 广东省政协办公厅 主 任 汤炳权 副 主 任 王珣章 杨 懂 吕伟雄 傅 朗 吴锐成 王志平 陈文杰 执行主编 张超美 执行编辑 安 然 主 办 ...
2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 序 发挥侨乡优势 促进交流合作——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一、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和优势 二、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做法和体会 三、进...
3
序
公共外交是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外交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的重要...
4
发挥侨乡优势 促进交流合作——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杨晓光、马亮照 [内容提要] 作为中国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佛山,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频繁的对外交往活动以及传统的侨乡资源,开展了形式多样而富于成效的交流与...
5
一、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和优势
(一)侨务资源。佛山市地处中国珠江三角洲腹地,地理位置优越,是著名的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48万人,海外(包括港澳地区)华人华侨社团123个。地缘和...
6
二、佛山市开展公共外交的做法和体会
(一)以文化外交为切入点,拉近心灵距离和亲切感。 文化外交具有独特的优势,与其他公共外交形式相比,其以平和、柔性的方式,能够更快地实现人们之间在心灵和精神的无障...
7
三、进一步推动佛山地方公共外交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把握地方公共外交的发展定位 公共外交应该是地方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只有紧扣城市发展战略目标,才能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8
友谊的纽带 贸易的桥梁——广交会的公共外交实践
王志平 [内容提要] 广交会被称为共和国“最大的外事场所”,是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自1957年创办至今,广交会始终围绕国家改革开放和对外经贸工作大局,积...
9
广交会公共外交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一、广交会的创办,蕴含了国家公共外交的宗旨。我国政府于1957年在广州创办广交会,是因为广州具有毗邻港澳、连接东南亚、华侨众多的地理和人脉优势,有利于政府外交、...
10
广交会公共外交实践的经验体会
一是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视察广交会,展示我国的对外政策和良好的国家形象。在文革特殊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专门下发文件,确保广交会如期举...
11
广交会在新时期公共外交的展望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交会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在广东省公共外交协会的指导下,大力加强、提升公共外交的作用。 一、与时俱进,创新广交会“国家形象”内涵...
12
艺术交流促友谊 心灵对话传佳话——广东省友好暨文艺代表团赴太平洋岛国访问演出,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实践
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内容提要] 在当前中国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总体外交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而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较早就意识到公共外交...
13
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大使”作用助推广东公共外交事业新发展
陈秋彦 [内容提要] 广东省贸促会(广东国际商会)作为全省最大的国际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在新的形势下,紧紧围绕我国外交战略和广东外经贸大局,充分发挥“民间经贸大使...
14
一、助推广东公共外交工作的基本实践
自1957年广东省贸促会成立以来,就以其亦官亦民的特殊身份,积极开拓我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未建交国家的联络渠道,以民促官、以经促政,为国家外交和广东外贸工作发...
15
二、在公共外交中发挥民间中介机构作用的理论意义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民间外交机构之一,在目前国家公共外交主导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完全可以抓住机会、大有作为,凸显贸促会不可缺或的重要...
16
三、助推广东公共外交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广东公共外交实现新发展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广东加强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的需要,也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适当调整机制、明确重点,...
17
华裔新生代与公共外交:一个基于跨文化传播学视角的质性研究
安然、魏先鹏 [内容提要]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华裔新生代具有传播中国的意愿基础,即强烈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具备潜在和显在的传播能力...
18
一、文献研究
埃德蒙·格利恩(Edmund Gullion)于1965年第一次提出公共外交的概念:目的是处理公众态度对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政府对其他国家...
19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对象华裔新生代群体自我思想和经历的揭示,即自我感知(Self-Perceived)的描述,归...
20
三、主要发现
...
21
1.华裔新生代身份认同的血缘依据:我们是华人
华裔学生对自己华裔身份的确信来源于其家庭成员的华裔身份。如来自印尼的留学生B,她是汉语专业大三学生,她说: B:我认为自己是华裔,因为我爸爸(是华裔),然后我爸...
22
2.华裔新生代身份认同的教育依据:你是华人
华裔留学生对自己华裔身份的确认,不仅来自于家族血缘,而且这也来自于自己的家人和周边人对自己华裔身份的确认,这种圈内人和圈外人的确认信息的重复传播,让华裔留学生对...
23
3.文化认同:向往中国文化
对这些华裔学生来说,中华文化是祖辈尊崇的文化,也是为自己认同和向往的文化,如印尼籍留学生B描述: B:我看到我爷爷或者我爸爸,他们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在印尼,那时...
24
4.自强不息:一个依然葆有但有可能褪色的精神
华裔新生代在异域他乡,需要克服许多文化上的障碍,这种克服与努力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撑,而自强不息也成为广大华裔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与刚踏入到异域社会的华裔相比...
25
5.走出“唐人街”:华裔新生代视野广阔化
华裔新生代在华裔身份认同、华人社区生活和当地社群圈子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全部生活都在“唐人街”,而是处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与当地社会勾连起了...
26
6.心态包容:我的另一半可以不是华裔
对华裔新生代来说,在择偶上并不要求另一半必然是华裔,甚至不想结婚,许多留学生表达了在婚恋上的选择自由权:不结婚,可以不是华裔,父母不能干涉。如当研究者问及自己的...
27
7.自我认识清晰、行为务实
华裔新生代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在语言上的优势,在行动上也更加追求实际效果,自我认知的清晰和行为的务实成为华裔新生代的重要特点。如越南留学生A论述到: A:也要跟本...
28
8.整合or隔离:当地文化的包容性与跨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
华裔新生代对于当地文化的接纳和适应与当地文化的包容性密切相关,在包容性强的文化中,华裔新生代对跨文化适应的感受要远好于包容性差的文化。如泰国留学生C与印尼留学生...
29
四、讨论
华裔新生代是一个区别于其他国际学生和其父辈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广阔的视野,同时在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上又与其祖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而这些特点的基础...
30
1.华裔新生代能够成为中国形象和中国文化传播者的基本要素分析:承载公共外交职能具有现实可能性
赵启正认为公共外交主体中政府是主导,民间团体和社会精英是中间,广大公众是基础,公共外交分为“一国政府→他国政府”“一国公众→他国政府”“一国公众→他国公众”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