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对象华裔新生代群体自我思想和经历的揭示,即自我感知(Self-Perceived)的描述,归纳华裔新生代区别于其父辈祖辈的特点,尤其是与中国及中国文化关系上的认知变化,来揭示华裔新生代承载中国公共外交职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扎根理论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相区别,其特点在于深入调查、归纳推理和概念结构化[19],其目标不是将发现推广到更广阔的群体,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概念集合,来解释研究中的社会现象[20]。扎根理论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常常来自开放的深度访谈(openended,in-depth interviews)和自然环境下的观察,样本的获得不是抽取特定群体的个人或单位时间等,而是参照概念、性质、规模和变化等[21]

本研究选取了南方某高校在校的6位不同年龄、学历和国籍的华裔学生作为访谈对象,为受访者个人身份和隐私保护之需要,我们将受访者的名字略去,以序号代替,六位华裔留学生的基本信息如上图所示。

受访华裔留学生基本信息

这六位华裔留学生来自东南亚、非洲和美洲,专业涉及语言、经济和工程科学,有三位研究生和三位本科生,选取这六位华裔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的原因有:1.他们所在地区华裔人口数目较多,华侨侨居历史较长;2.这六位学生中,或是第二代移民或是第三代移民;3.他们愿意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在访谈之前进行了个人信息保密等学术守则的口头约定,所以上图表中的名字用字母ABCDEF代替。

本研究以深度访谈的方式,考察华裔新生代对身份、祖辈、中国、当地社会等的认识与定义。根据Lofland and Lofland[22]和Rossman and Rallis[23]的研究,访谈是通达个体对社会的主观建构的有效方式,访谈提供了一个通过引导性对话,从受访者丰富、详细资料中发现受访者对于某一特定的主题或情况的感受或看法[24]。因此通过访谈可以考察到受访者关于某一个概念的定义和理解。

本研究访谈语言为中文,采用小组访谈的形式。选取此形式的原因有:1.访谈问题集中,访谈对象愿意以小组访谈形式进行;2.小组访谈便于小组成员的相互启发;3.能够让研究者从华裔留学生的角度理解和感受他们的想法和经历;4.受访者能够用汉语流利地表达自己。

访谈问题主要包括:1.华裔新生代与其他国际学生有什么不同?2.华裔学生新生代与父辈们有什么不同?3.华裔新生代有什么特征?4.华裔留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所有的问题均为半结构半开放式,以鼓励志愿者说出自身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相关表述都得到鼓励。访谈者是华裔学生的老师,彼此熟悉,没有陌生感,能畅所欲言。访谈者用追问和重述来启发访谈对象的思考,以准确理解访谈对象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将收集到的数据分三步进行分析:1.访谈录音转写成文本,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2.按照扎根理论的要求,转写内容被分类[25],并且所有内容经过访谈学生的核实与确认,根据转写内容与公共外交的关系,我们将转写内容分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婚恋观念、未来发展规划、华裔新生代与其他群体的对比、教育差异等六类。3.这些分类经过分析与概念化后组成了以下“主要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