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林振芳
[内容提要] 公共外交包括了我们熟悉的“民间外交”,但比民间外交的内涵更为丰富。从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是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要求,也是国家跨文化传播能力逐渐成熟的结果。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的活动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国家正面形象,增强国际吸引力,而这些都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开展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本国公众关于国情和政策经常性的沟通是扩大本国公共外交力量、提升公共外交质量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条件。公众,尤其是有机会参与国际交往的民众,只有充分了解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国情、外交政策,才能有效地参与到公共外交中来,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林振芳
一直以来,由于我们公司从事海洋环保工作,因此与各国船东公司有密切的业务交往。在与欧美等国家主要船东的交往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的这些交往其实也是民间外交的一种重要形式。
2011年4月28日,作为深圳航鹏海洋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带领公司业务团队到德国汉堡的NSB公司进行参观访问。本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向船东介绍并解读中国新的海洋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管理制度和法规等系列文件。首先我们通过立法背景介绍,意在让NSB公司的管理层理解和认识新的法令要求,使得他们明白清除协议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引导船舶和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签订清除协议,提高船舶应对海洋污染事故的能力。同时也向NSB公司详细说明了我国关于污染清除单位的能力等级划分标准、其作业水域范围的大小、应对污染事故种类的区分、资质许可申请的程序和评审要求,等等。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介绍,帮助NSB公司更好地选择一家专业、高效的公司展开长远友好合作,使其船队在中国境内的航行更加畅通,污染事故发生率不断减少,共同担当保护中国海洋环境的神圣职责。在此期间,我们还对NSB管理层提出的疑惑与担忧做了一一解答,包括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签订方式和签约后产生的防污染待命费用,以及一些违约和侵权的责任等系列问题。在愉快而认真的沟通中,双方都对履行新的船舶污染清除协议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2012年2月15日,日本川崎汽船有限公司(KLINE LTD)一行三人到我公司了解签约后关于《船舶污染清除协议制度》实施工作的情况及我公司有关防污染的体系建设和防污染设备库的基本情况。我司就国家海事局颁布四号令以来有关的政策规定及其一些处罚措施作了深度解析。针对目前各港的执行情况和具体做法,包括未来继续合作的一些动态预测,我们都作了详细的报告和深入探讨。到访的日本川崎汽船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对我公司一直以来的信息服务和高效实操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们表示正因我们的积极主动和快捷信息,他们的船队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最新中国法规要求办理相应手续,使得船期不被延误。在参观了我公司东西部应急设备库后,到访人员称赞了我公司对环保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无私投入。“有航鹏为我们KLINE的船队提供应急待命服务,我们非常放心。以航鹏的实力,我们相信你们永远会走在中国防污染领域的前列!”他们也盛情邀请我公司人员安排时间到其日本总公司进行访问交流,加强双方合作互信的友好关系。
公共外交,其参与者不是代表国家处理外交事务,因此,公共外交可以更为宽松、生动和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场合发出声音,讲述本国的“故事”。
2011年12月14日,我有幸作为“侨星杂志社访问团”的团长赴波兰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此次访问得到了该国各级政府、学校及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此次波兰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波兰政府于格涅兹诺市特设的为侨星杂志社总编辑任海鹰授予“中波友谊大使”荣誉匾牌的的颁奖典礼。波兰自一千年前(当时的格涅兹诺为波兰首都)为一位国际友人颁发过“友谊大使”殊荣后,时隔千年,任海鹰女士成为获此至高荣誉的第二人,也是第一位中国人,这是我们两国友好情谊加深、巩固的重要体现。
在授颁仪式后,访问团应邀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的采访。此外,访问团一行主动前往华沙等地拜访当地的华人社团,意在加强同胞间的友好情谊。应波兰官方邀请,访问团成员还专门赶赴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莱什诺职业高等学校做了专场报告,并与学生们展开对话交流,解答了学生们提出的关于中国的问题。在一学生问及“与中国人交流,我们西方人需注意哪些细节”时,我是这样回答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四个古老文明摇篮中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中华民族文化是惟一尚存的文化体系,是惟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而没有出现过断层的民族文化……与中国人交流,可以多注意一下两地文化的不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外也很有意思,如果你在中国懂得一点中国的文化习俗,中国人会觉得你很有趣,他们会很喜欢你。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一点关于中国的书,或者多学一点中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忘宣传弘扬中华文化,热情鼓励波兰学子访华交流。“侨星杂志社访问团”本身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团体,并不具备政府外交的职能。但是,其通过开展国际间友好公共外交,为提升我国形象、影响外国政府对我国外交政策的选择及改善外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积极贡献。
在我看来,中国国民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的自觉意识,它既是一种责任感,也是爱国情怀的表现。我们要有“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才能达到高水平的公共外交。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听,还要会交流,在促进对方对我国国情、政策正确理解的同时,还能够较直接地获得对方的信息和思想,为我们提供可参考的资源。
其实,公共外交是一个大课题。今天我在这里阐述的只是我个人在多年与各国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对公共外交的一些认识,这些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大家给予指正。
作者简介:
林振芳,广东侨界人文学会副会长,航鹏船舶公司董事长,深圳市饶平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