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进入崇寿镇,沿六塘东街往相公殿方向,在六塘北侧晏清东区128号,可以看到一座红色外墙的二层小楼。这是“三北[1]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馆,馆旁是纪念碑、亭。1941年6月18日,中共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在这里打响了三北敌后抗日的第一枪。

在观海卫镇境内的杜湖畔,宓家埭街18号,有一幢高墙大院的老屋“宓大昌”。这是一幢见证了历史风云的大屋。1942年7月,浙东区党委在这里宣告成立,从此浙东抗日根据地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位于掌起镇海边的古窑浦村,滨海的土地早已成为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享受着和平富足生活的人们可否记得,敌后抗战的4年多时间里,曾有多少新四军党政军干部在此登陆,曾有多少枪支弹药和救命的药物在此转运?这是三北与外界的重要通道,是浙东连接浦东和苏北新四军的生命线……

在三北的土地上,这样的“红色地标”,如此动人心魄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有很多。七星桥、燧石园、大霖山、洪魏村、东埠头、湖清垫、史祥寺、洞山寺、毛家大屋、凤湖中学、高背浦……这些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名,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种红色基因。七星桥不只是一座古桥,它见证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见证了铁血丹心,它是致敬烈士的丰碑。毛家大屋还在,大屋旁一条通海的河依旧静静流淌,毛三斢村的老人们兴致勃勃地向我们叙说在毛家大屋开设浙东游击队被服厂的往事。1944年7月31日,东埠头记录下中队长观杰生命的最后时刻,就是从那时起,英雄的名字叫响了一个集体,“观杰中队”写入了人民军队的战史,“观杰中队”的旗帜飘扬在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场,英雄的精神长留天地间……

这里,每一片土地都镌刻着红色印记!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三北是浙东地区最早的根据地,又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战略支点。三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四明山与浦东、苏北的必经之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党和军队主要领导机关的创建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主要财源地,也是浙东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

正如浙东区党委1942年12月15日在给三北部队及地方党的指示中所指出的:“必须认识三北是我们坚持斗争的中心战略支点,是我党我军向南发展的跳板,是我今后向南的重要依托,是控制沿海沿江与甬杭等重要城市的前哨阵地,它有丰富的物资资源供我抗日之用”,“谁忽视了坚持三北的斗争的意义,谁就会犯错误”。

三北抗日根据地在浙东乃至整个浙江敌后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是一片血与火的热土!

血与火,苦难与辉煌,在这里交织。这块土地,从来就是培育英雄的热土,始终书写着勇士们敢为人先、不畏牺牲的篇章。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提供的最辉煌的例证,一个个平凡的个体如何熠熠生辉,一个个普通的群体又如何气壮山河。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同仇敌忾的牺牲和奉献,是战火中爆发的斗争智慧,是统一战线凝心聚智的向心力。王仲良书记告别爱妻的新坟大步走出王家埭的背影,观杰中队长义无反顾坚守阵地的决绝,姜文光大队长至死保持着投弹姿势的壮烈……一个个瞬间让我们在鲜血和热泪中感受到了三北抗日军民生命深处的波澜壮阔,感受到了这片热土的深厚力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追寻红色印记,重温那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触动,被洗礼。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我们以文学的方式重温这段血色记忆,在史料中找寻动人的细节,在现场探寻历史留下的痕迹,走进那些抗战英雄的内心,从那些年轻的、活泼泼的生命中,感受主义之真,汲取信仰之力量,明白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我想,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后人的馈赠。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孕育革命精神的热土必将点亮新时代的荣光!

【注释】

[1]三北,系指原余姚、慈溪、镇海三县的北部地区。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范围则更大些,还包括上虞县北部的一部分。三北地区与慈溪市现境多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