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说到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就一定离不开神舟飞船。神舟飞船是为航天员天地往返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寓含神州大地腾飞之意。
为了让小航和甜甜更直观地了解神舟飞船,这个周六,爸爸带他们去北京天文馆看航天展。
进入北京天文馆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中华第一巨伞”——神舟飞船降落伞,馆内还陈列着1∶1的神舟飞船仿真模型、神舟飞船的返回舱、航天员杨利伟穿过的舱内航天服等。
讲解员大姐姐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展厅响起:
“神舟系列可是个大家族呢!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已经抛头露面的‘神舟兄弟’有13个了。
“神舟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1999年11月,它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出发,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次零的突破!之后又陆续发射了神舟二号到神舟四号,这几艘飞船上面都是没有航天员的。
神舟飞船结构示意图
“经过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
“神舟五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一个过渡段组成。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是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在发射、返回和驾驶飞船时待的地方;轨道舱在返回舱的前面,那里有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也是航天员工作和休息的场所。返回舱和轨道舱一起组成了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一室一厅’。”
大家都被讲解员幽默的讲解逗笑了。
“但它看起来和我住的房子太不一样了。”小航说。
“推进舱在返回舱的后面,它不是密封舱,里面安装着推进系统、电源、氧气瓶和水箱等设备。过渡段在飞船顶部,用于与其他航天器对接或空间探测。
“看过神舟飞船发射的人一定都会注意到,在火箭顶端有一个像避雷针似的尖塔,它便是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逃逸塔。谁能告诉我这是做什么用的呢?”讲解员大姐姐微笑地问道。
“是当飞船在即将发射和升空初期发生事故时,让航天员逃离的。”小航抢先答道。
“您都已经说了是逃逸塔,还问这么简单的问题。”甜甜嘟囔着说。
“这名小朋友说对了一部分。这个逃逸塔是发生故障时供航天员逃生用的,但是它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在火箭发射前900秒和升空后的120秒内,如果出现故障,它可以迅速带着飞船与火箭分离,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转危为安。国际上很多次火箭发射失败的例子证明,威胁航天员生命的故障大多数发生在火箭上升阶段。所以逃逸塔也被航天员们亲切地称为生命之塔。在火箭飞行120秒后(飞行高度大约为40千米时),逃逸塔的使命就完成了,它会和火箭分离,这个过程叫抛塔。”讲解员大姐姐说。
“那抛塔后,飞船再出现问题怎么办呢?”小航问。
“抛塔后,接下来航天员的安全保障将由整流罩接班,整流罩就如同装在飞船外面的铠甲。如果火箭在飞行高度40千米至110千米之间出现故障,整流罩上的高空分离发动机将开始工作,帮助航天员返回。这也叫无塔逃逸。”
“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整流罩会在火箭飞行200秒后脱离。入轨后,飞船建立轨道运行姿态,展开推进舱上的太阳能电池翼,对太阳定向,之后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讲解员大姐姐说,“我们一起看看飞船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