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中国首次太空行走

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2005年10月12日,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将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入轨,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进入太空;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从神舟五号的单人单天,到神舟六号的两人多天,掌握了多人多天在轨飞行的关键技术之后,更大的挑战来了,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即将开始。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进入太空。9月27日,航天员翟志刚完成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从此,茫茫太空印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小航、甜甜,你们知道吗?翟志刚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过程,你们想听听他们在太空中遭遇了什么样的困难,有什么感人的故事吗?”爸爸说。

“爸爸,当年发生了什么呢?”小航说。

这要从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挥舞的那面五星红旗说起。它是我国的航天人用十字绣工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很厚实,能在无风无重力的太空展开。为了让这面国旗亮相太空,航天员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08年9月27日16时33分,在轨飞行的神舟七号乘组接到指令,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内监控飞船运行,翟志刚准备出舱,刘伯明负责协助。他们进入轨道舱,换好舱外航天服,对轨道舱进行泄压,使其气压与舱外的太空气压相近。一切准备就绪,但当翟志刚准备打开舱门出舱时,意外发生了:他使出很大的力气拉舱门,连拉几次,舱门却丝毫未动。这是舱内舱外仍然有压力差导致的,也与失重环境没有用力支点和舱外航天服的压力有关。要知道,神舟七号的3名航天员为了这次出舱任务,付出太多太多了,而在最关键的时候打不开舱门,那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

翟志刚执行神舟十三号任务前在水下训练时使用机械臂移动

这时,刘伯明看翟志刚实在无法打开舱门,就递过来一把金属撬棍,并固定自己,举着翟志刚。翟志刚用撬棍将舱门别开一条缝,舱内的气流瞬间流了出去,舱门终于打开了。

神舟七号打不开舱门的小插曲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科研人员总结了这次经验,专门为舱门配了一个助力手柄,让航天员开舱门更加轻松、顺利。从这个小小的助力手柄可以看出,我们的航天员出舱的经验不断积累,所运用的设备也在不断改进提高。

此时,飞船已进入测控区,翟志刚即将出舱。按计划,他将先取回飞船轨道舱外侧放置的暴露在外太空的试验材料,然后,再从舱内取出一面五星红旗,进行太空漫步和舱外展示。就在翟志刚即将出舱时,意外又发生了,他们的耳机中传来一阵警报声:“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

所有人心头一紧。

火灾?这是航天器最不能承受的灾害。

轨道舱正是翟志刚和刘伯明身处的舱段。此时已无暇多想,翟志刚和刘伯明眼神稍做交流,彼此心中便达成了默契:就算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恒的瞬间!刘伯明当机立断,把国旗塞给翟志刚。

地面指挥大厅听到了他们这样的对话—

刘伯明:坚持,任务我们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翟志刚毫不犹豫地出了舱门。北京时间16时44分,全世界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在黑色的宇宙帷幕之中,身着白色航天服的翟志刚,挥舞国旗,向中国人民、全世界人民问好,说出了一句让我们永难忘怀的话:“我已出舱,感觉良好。”那面凝聚了航天人深厚情谊的五星红旗,在太空中无比鲜艳。

当祖国人民为航天英雄的出舱欢呼的时候,谁也无法想到,刘伯明正在向身处返回舱的航天员景海鹏请求,如果轨道舱真的着火了,景海鹏要把返回舱单独分离出去,这样至少可以确保有一人能够生还。景海鹏当时含泪说,他绝对不会也不可以这么做,他不能独自一人返回地球,要回一起回。

翟志刚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这时,令人安心的消息也传到了3名航天员的耳中:火灾警告属于系统误报,神舟七号一切正常。

最终,神舟七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

载人航天是千人一心的事业。航天员的平安归来,离不开身后无数为祖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的航天人。

几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翟志刚说,他们跳过了原计划中先取回舱外试验材料的步骤,提前在太空展示国旗,只是因为:“如果真回不来了,就把这舞动国旗的画面,当作我们的永别吧。”

“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刘伯明也在接受采访时说,“就算再也无法重返地球,我们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

那次翟志刚进行了19分35秒的太空行走,这意味着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中国也掌握了太空出舱这一关键技术,这也正是之后建造和维护空间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没想到翟志刚叔叔在说‘感觉良好’的时候,正经历着生死考验。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啊!”甜甜说。

“向伟大的航天英雄敬礼!向所有中国航天人敬礼!”小航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少先队礼。

从首次飞天,到漫步太空,中国航天人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三大跨越:从单人单天,到多人多天,再到太空行走。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的一小步,是我国航天事业迈出的一大步,更是我国在科技创新征程上迈出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