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舱工作啦
“妈妈,我的作业做完了,可以玩会儿游戏吗?”小航问。
“我估计你没有心思玩游戏了。今天可以观看天宫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活动的现场直播。太空行走,你不想看吗?”妈妈说。
“太好了,一定要看的。航天员走出空间站,去太空工作,是他们最酷的时候。”小航边说边去书房叫姐姐。
许多小朋友一定以为航天员会一直待在空间站里,因为外太空实在是太危险了。其实,航天员是要走出舱门,漫步太空,在空间站外面工作的。
太空是美丽的,同时也是极其危险的。首先,太空中没有氧气,如果航天员直接暴露在太空中,很快就会失去知觉。由于外太空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空间站外的最低温度可达零下129 摄氏度,比地球上最冷的地方还要冷;而当阳光直射时,最高温度可达121 摄氏度,比开水还烫。另外,太空中有很多微小的颗粒,它们的飞行速度极快,一旦撞上,人类的血肉之躯是无法承受的。所以出舱一定要穿舱外航天服。
说起航天员出舱所穿的舱外航天服,大伙儿的第一反应都是航天服太帅了!可是,帅,只是航天服的外表,实际上,它是一个微型载人航天器。穿着舱外航天服,就相当于把一个小小的宇宙飞船穿在了身上。舱外航天服有许多功能:一是让航天员免受太空中的各种有害辐射伤害,二是能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生存的氧气、压强和温度等,三是能让航天员顺利开展太空作业。
2021年11月7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出舱执行任务。他们先穿上舱外航天服,再进行吸氧、排氮等准备工作,然后又在头上安装了一部头盔摄像机。
“小航,你知道吗?翟志刚、王亚平出舱穿的航天服叫第二代‘飞天’舱外航天服,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国际上能完全独立掌握舱外航天服设计和研制技术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3个国家。”妈妈说。
舱外航天服
“妈妈,舱外航天服跟我在上海天文馆穿的一样吗?”小航天真地问。
“不一样。航天员太空行走穿的舱外航天服,有130 千克重呢,价值3000万人民币啊!你在天文馆穿的是200 块钱买的,而且很轻,它们只是看上去相似。”妈妈笑着说。
“舱外航天服那么神奇,看来没当上航天员之前我只能过过眼瘾了。舱外航天服为什么这么贵呢?”小航遗憾地问。
舱外航天服主要由头盔、服装、手套和靴子组成,很像一件加厚、特大码的羽绒服。服装通体纯白,躯干像盔甲,四肢像面包。从上到下分别是头盔、上肢、压力手套、躯干、下肢和靴子,背上还有一个1.3米高的大背包。
“舱外航天服是比黄金还贵重的‘飞天战袍’,工艺复杂且非常精密。它们都是一针一线手工制作出来的,尺寸误差不能超过1 毫米,极其考验研制人员的技术和耐心。制作一套舱外航天服,大约需要4个月的时间。”妈妈解释道。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翟志刚首先从出舱口探出半个身体。在他出舱后,3名航天员还上演了一段“群口相声”。
翟志刚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王亚平说:“我一会儿出舱,感觉良好!”
在舱内负责配合队友开展舱外操作的航天员叶光富说:“我下次出舱,感觉良好!”
看到这儿,小航和姐姐都鼓起掌来。
小航从沙发上跳起来,模仿翟志刚的语气说:“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我也想出舱,感觉良好!”甜甜也学着王亚平的语气说道。
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下,翟志刚和王亚平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圆满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叶光富迎接翟志刚、王亚平进舱,三人紧紧相拥庆祝出舱成功,场面令人感动!
“姐姐,你看到了吗?在翟志刚叔叔开舱门的瞬间,镜头记录下了他、空间站和太阳的同框,简直是‘最牛合影’! 还有啊,机械臂托举翟志刚叔叔到达指定位置的画面也太酷了。”看完电视,小航还沉浸在那些精彩画面中。
“小航、甜甜,你们有没有发现翟志刚叔叔后面的太阳和我们在地球看到的不一样?”妈妈问。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执行出舱任务
“我看到了,太阳看起来完全是白色的!从太空看太阳白亮耀眼,但周围一片黑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小航说。
“小航,你不知道这个常识吗?在太空中,由于不存在空气,所以太阳看上去就是白的呀。”甜甜说。
“姐姐,你这个解释等于没解释啊,为什么太空没有空气,太阳就是白的呢?”小航说。
“还是我来详细解释一下吧。”妈妈说,“因为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的散射,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呈黄色或者红色;而在太空,几乎没有阳光的折射、散射、反射发生,航天员如果对着太阳看,只会看到一个耀眼的白色光球,而其他地方一片黑暗。”妈妈说。
“妈妈解释得太好了。我明白了,谢谢妈妈。”小航说。
“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亚平阿姨出舱的时候,她的背后是美丽的地球,宇宙黑,地球蓝,好像一部大片啊。”姐姐说。
“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的第一步。‘感觉良好’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艰苦训练啊。”妈妈说。
信心和底气,来源于异常刻苦的训练。
王亚平曾在一次受访中说,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进入太空的门槛。所以,女航天员的训练要求与标准和男航天员基本一样。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和男航天员一样要承受8G 的过载;她穿着200 千克的水下训练服,在水下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吃饭时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在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
王亚平曾说过:“不得不承认,男女确实有差异,比如力量方面,女性不如男性。针对出舱训练,我必须缩小和男航天员的差距。怎么缩小这个差距?就是练。”
在我国,航天员是从优秀的飞行员中经过层层严苛淘汰选拔出来的,可谓是万里挑一。他们要长年累月经受身体、精神的严酷考验,忍常人之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
对于所有航天员来说,天上做的每一个动作,地上都要反复模拟。每一名航天员在进入太空执行出舱活动之前,都要在地面经历一番“魔鬼式训练”。
王亚平水下出舱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