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

“咦,妈妈,你在缝衣服呀?”甜甜说。

“是啊,小航的衣服开线了,我帮他缝几针。”妈妈说。

“小航、甜甜,你们知道太空‘穿针引线’吗?”爸爸又找到传授知识的机会了。

“爸爸,我知道,就是交会对接,指两个航天器在太空对接组成一个组合航天器,难度系数很高,就好比一场太空接力赛,前面的选手拿着绣花针,后面高速飞奔的选手要把一根丝线从针眼里穿过去,所以叫太空‘穿针引线’。如果有丝毫差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造成相撞事故。”甜甜说。

“是的,我们要想建设(积木式的)大型空间站,就必须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

“我知道了,爸爸,突破交会对接技术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二步。”小航说。

“是的。2011年 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2011年11月,神舟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它的任务就是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所以飞船上只有两个穿着航天服的假人。”爸爸说。

“哈哈,太好玩了。假人有五官吗?”小航问。

“假人在外貌上几乎和真人一样,‘五官’俱全,连体重也和真人基本一致呢。”爸爸说,“以前我国神舟二号、三号和四号的飞天任务中,都曾搭载过模拟航天员。搭载模拟航天员是我国首创的,国外早期的此类试验一般都是通过搭载灵长类动物,比如猩猩来完成的。”

“爸爸,和动物相比,假人没有任何反应,带它上去有什么用呢?”小航说。

“科学家在假人航天员的身体内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可以获得人体耗氧、脉搏等与真人一样的生理信号,完全可以用它来代替动物。”爸爸说。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这也太有趣了,模拟航天员又让我长知识了。”小航说。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经过 2天的追逐和 5 次变轨,终于完成了“太空之吻”,对接成功啦!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建设空间站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并于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们在中国的“太空家园”—天宫一号开始了工作与生活。刘洋是我国第一个飞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搭载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6月1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入驻天宫一号;6月23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神舟十号飞行时间是15天,是中期太空飞行的起点。

2013年6月20日,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王亚平和另外两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配合,为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课程正式开始后,太空传来甜美的声音:“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现在我们是在远离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宫一号实验舱里向大家问好!同学们都知道,失重是太空环境中最独特的现象。那么首先,让指令长给大家表演几个高难度的动作。”

聂海胜说:“好,没问题,那我就给大家表演一个悬空打坐吧。”

看到指令长聂海胜盘腿悬在空中,王亚平风趣地说:“哎,那我还有‘大力神功’呢。”说着,她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便飞了出去。

这幽默的开场惹得同学们一阵欢笑。太空打坐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在太空中物体不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可以悬在空中。

在大约40分钟的时间里,他们先后展示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球演示和水膜演示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并通过天地连线与地面课堂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青少年是科学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这堂生动有趣的太空课,开启了无数少年的想象空间,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科学梦”的种子。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进行太空授课